正文

第一节 练太极拳的效益和实现途径(5)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蓝晟


四、开启智慧

有的人从小到大,思维都不太敏捷、不够开阔、不够灵活、不够周全,这除了他(她)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经过的哲学及数理上的训练,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一种核心的思维模式,没有形成提供生命能量的气的质度和量度。

太极拳的功夫训练,内涵丰富,仅从思维层面来看,太极思维是包含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体察思维、运动思维等的整体性思维。整体性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义,这在真正的太极拳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要调动体内和体外之气,最大限度地不用肌腱伸缩之力,同时还能放松身心,自如地运用意识,以意识的力度、思维的广度,能同时照顾到、关照到几种思维,舍整体思维,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从内功太极拳的揽雀尾一式,就可以看出来这诸多思维融合到一起的特性,比如,要有揽孔雀尾巴的形象思维(意在形先、意念造型)和概念思维,展开步伐、腰脊、两臂招式体现的是运动思维,做到、观照到其中的沉浮、松紧、饱满等等为体察思维……这些综合到一起,方为整体性思维。当然,学练的时候,则从一个方面入手,逐渐迭加,最后实现联合、整体、混元的运动。这种自如、和谐、整体、平衡、流通的状态,就是太极。

笔者站在太极拳和国学一体(来源于儒家之至极、道家之精微、佛家之广大的学问体系)的高度,对自己所潜心学练的太极拳,划分出有为境界、有无境界、无为境界的不同层次。从而领悟到太极拳的真正价值,是让我们开启智慧的。

开——人只有具备强壮的体魄、平和的心态、旺盛的生命力,才算是具有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这个钥匙,太极拳可算是一个。

启——太极拳是启动智慧之门的动力。启是动词,乃生生不息的运动。这种运动不是肢体之能,而是如外国人所称之的“运动中的冥想”、“思想者的运动”。这种运动,只能是太极拳。

智——明白知识技艺的内涵和外延,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修正能力,能恰到好处地以“无力生心”的原则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慧——太极文化是锤炼思维力、记忆力、决断力、行动力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必须落在身心健康的层面,自由自觉地按先天自然之本能,由内而达外地涵养道德和成就事功。

虽然还不能从更高层面上对太极文化开启智慧的规律进行总结,不过,当代很多有识之士,已在运用太极智慧来帮助自己获得事业上的突破。

台湾舞蹈家林怀民汲取太极拳的原理而编创的《云门舞集》舞蹈“美得让人沉醉”,“反映了表象和本质,着力和不着力,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中国的著名画家杨成寅著有《太极哲学》,全面梳理了从古至今的太极之学的研究成果。

作曲家赵晓生还提出了“太极作曲系统”的理论。

笔者以太极智慧提升领导力、执行力和和谐团队为落脚点,给许多企业做内训和演讲,很多人听后表示,没想到太极智慧竟然对职场人士有很大帮助。

笔者应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意大利体育运动协会和意大利文化协会的多次邀请,专题做太极风水学的系列讲座,从太极文化的高度对风水学进行诠释,直指根本,既实用又明了,很受欢迎。学员和听众表示,难以理解的风水变得清晰透彻了。

每个人都有先天自然之本具。

不过,大多数人的先天自然之本具,因后天尘世的熏染,其灵明知性、清虚本体,往往被屏蔽、被污染、被消解,也因此,沉溺在妄想、分别、执著的泥塘中不能自拔,就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太极拳是让我们恢复先天自然本具之能的内求法(认识论)、功夫修持(实操实作)、开悟途径(思维模式)。内求法是内求诸己,关注内在神意气和形体动作的互动,感知虚空体性,观照自在真如,在此基础上,通过生命智慧的沉潜磨洗,加诸机缘和合,则必然实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明心见性智慧融”的开悟境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