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前海世界的狠角色

把恐龙做成大餐 作者:邢立达


为什么这些盾皮鱼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呢?

因为它们看上去就是狠角色!

在距今约4.16亿至3.59亿年前,在被称为“鱼时代”的泥盆纪海洋中,这些狠角色的头部、胸部都被骨质的甲片包裹着,以防备敌手的进攻;躯体的后部则覆盖厚鳞,浑身上下武装得严严实实,让敌人无从下口。更可怕的是它的剪刀嘴,其颌骨前端长有大而锐利的门齿状齿板,边刃锐利,是很有效的捕食装置。这就是恐鱼科动物,它们可以轻易干掉眼前一切活动物体,无敌于泥盆纪海洋,绝对是原始海洋中的霸主。在分类上,恐鱼属于节颈鱼类中的盾皮鱼纲。该纲最早化石材料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化石产地主要集中在苏格兰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当然,这些早期的研究仅限于简单的描述及报道,而且这种研究状况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期。研究涉及的地区中最著名的是奥卡汀盆地和克利夫兰黑色页岩,它们被奉为“古生物圣地”。

奥卡汀盆地就是米勒战斗的地方,他后来投奔了瑞士的地质学家、博物学家阿加西(Jean L. R. Agassiz),并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收藏。阿加西出版了鱼化石学巨著《化石鱼类研究》,描述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已知的鱼类化石,成为古鱼类学的奠基人。在该书出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盾皮鱼都保持沉默,直到约30年后,美国克利夫兰黑色页岩才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1867年,美国地质学家特雷尔(Jay Terrell)和他10岁的儿子来到俄亥俄州北面的伊利湖畔度假。伊利湖是美国和加拿大接壤处的五大湖之一,其南岸就是著名的晚泥盆世克利夫兰黑色页岩。细腻的泥岩中保存了大量海洋生物,被称为泥盆纪鱼世界的天然博物馆,原始的软骨鱼类裂口鲨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特雷尔对这里特殊的地层非常感兴趣,散步的时候经常驻足在岩层边敲敲打打,泥盆纪的霸主耐不住特雷尔无数次的“三顾茅庐”,终于来到人世间。“一对颌骨正在那里沉睡,估计它主人的脑袋至少有1米宽,肯定可以咬碎比人大得多的动物!”特雷尔后来回忆道。

1873年,古生物学者纽伯利(Liognathus Newberry)将特雷尔发现的此种化石命名为特氏恐鱼(Dinichthys terrelli),属名意为“恐怖的鱼”,种名“特氏”献给大小两位特雷尔,以纪念这次重要的发现。

1885年,纽伯利又根据在克利夫兰黑色页岩发现的一系列盾皮鱼命名了恐鱼科与恐鱼类,其中包括了特雷尔后来在同一片地域发现的巨鱼。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纽伯利命名的恐鱼其实就是米勒1892年曾经命名过的置鱼(Ponerichthys,一个奇怪的名字,或许源自他的诗人特质),理论上,根据古生物命名法则,置鱼完全可以取代恐鱼,但由于诗人的置鱼没有模式种,违反了古生物命名法则,恐鱼这个名称得以幸存。

巨大而凶猛的恐鱼也不寂寞,1956年,古生物学者莱曼命名了酷似恐鱼的间邓氏鱼(Dunkleosteus intermedius),属名献给古生物学者邓克尔(David Dunkle),意为“邓克尔的骨头”,国内学界一般译为邓氏鱼。从骨学上讲,恐鱼与邓氏鱼非常相似,甚至有不少古生物学者认为它们可能是同一种动物,特氏恐鱼后来也并入该属,成为特氏邓氏鱼(D. terrelli)。从化石保存角度来看,邓氏鱼的标本要更加完好、丰富一些,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