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思想对环境的影响(2)

做你想做的人 作者:(英)詹姆斯·艾伦


播撒在人类心灵中并生根发芽的每一粒思想的种子都会绽开花朵,并迟早会结下机遇与环境的果实。美好的思想会结出善果,卑劣的思想会结出恶果。

外部环境也会塑造人类的思想世界。无论是舒适的还是恶劣的外部环境,都是塑造个人优点不可或缺的因素。要么有所成,要么咎由自取,个中的酸甜苦辣,都要由我们自己来细细品尝。

最终,人要在生命的外部环境中实现理想与抱负。在这一过程中,他要追随自己内心深处的期待、理想与思想,并甘愿为之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他可能会鬼迷心窍,也可能会咬定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生长与调整的规律无处不在。有的人深陷贫困或者锒铛入狱,不是因为命运艰难或环境严酷,而是由于其卑劣的思想和低俗的欲望在作祟。仅有外部力量的压迫,一个心灵质朴的人不会突然犯下恶行。罪恶的思想是在心灵中长期滋生而成,并在适当的时机迸发出其积蓄已久的力量。环境并不能铸就一个人,它只能使自己更好地认识自我。只要没有邪恶的动机,环境也无法使人深陷罪恶。同样,只要志存高远,我们便会到达高尚与幸福的彼岸。因此,人作为思想的主宰者,是自身的塑造者,也是环境的改造者。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人便具有了自己的心灵。人世间的磨砺,使心灵融合了各种环境条件,它是纯洁与污秽、力量与弱点的表现。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成为什么。人的闪念、幻想与抱负无时无刻不会遭遇阻碍,但其心底的思想与欲望,不管其是正义还是邪恶,都有坚实的后盾。人的真正障碍只有自己。思想与行为是命运的狱卒,它们卑劣无比,因为它们将你囚禁;思想与行为也是自由的天使,它们无比高尚,因为它们使你获得自由。

人并不会因希望与祈祷而得到他所想要的。他的希望与祈祷只有与他的思想和行动相符时,才能得以实现。

基于这一事实,那么“与环境作斗争”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人们厌恶一种结果的同时,内心深处又对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难以释怀。

这一原因的存在形式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罪恶行为,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软弱表现。但不管以何种方式存在,它都难以唤起人们的努力,难以激励人们采取补救措施。

人们都迫切希望改善周围的环境,但自己却不愿意作出任何改变。因此,他们很难有起色。勇于自我批判的人一定会实现自己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一道理千真万确。即便是那些仅以积攒财富为唯一目标的人,也必须在实现自己目标之前作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因此,要拥有美满的人生,人们要付出更多。

有一个人,他极为贫穷,急切盼望自己的周围环境与家庭条件得到改善。然而,他却消极怠工,并认为他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因为雇主给他的工资太低。这样的人连最基本的成功原则都不明白。因此,他不但不会摆脱贫穷,而且还会由于自己的懒惰、欺骗和思想消极而陷入贫困交加的境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