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离(4)

寂静之道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放下

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着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着,对自己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有些人借助佛教修行来治疗感情的创伤、丰富灵修的体验、见光见影与宇宙融合等等。我不知道佛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你挽回你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心,或者帮你顺利地从一段感情过渡到另一段感情。我想效果不会很大,因为佛法教的是怎样减少执着,这恰恰是你最不能接受的,你最多只能做到不跟这个人继续纠缠,但你做不到不再纠缠。很遗憾,许多人注定要在学佛的过程中体会失望的滋味。

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挫折,有时难免会厌烦得想一走了之。可厌烦归厌烦,真狠下心来跟过去、现在做了断的不多。

功名利禄、是非功过,或是感情,生活里有太多的东西,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放开。要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气若是那样容易改变,这世上的人恐怕早就解脱了。大概很多人都会同意:修出离心是最让他们感到挫败的经历,有时甚至比修慈悲更让人为难。

从抓取转向舍弃,仿佛是个重大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不管愿不愿意,我们一生都在失去。青春、欢笑、泪水、成功、失败、爱、恨、乃至整个世界,都会离我们而去。

看看现在的自己,仍然活着,仍然能够感受喜悦和美好,尽管几十年的人生已经遗失,许多自认为舍不掉的东西也都舍弃。我们深深执着的人、事、一切状态,没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其实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如果你表面放下了,但心里还有很大的不平,处处想显出自己的高明,那么你的厌世不过是另一种竞争手段,与解脱无关。

不要把厌烦当作出离心。有的弟子心里烦躁,跟我说要“闭关”,我不便反对,虽然心里的烦恼不可能被一扇门关在外面,但关起门来修修法也好,也许由此为缘起,心能慢慢安静下来渐次走上修法的正轨。

别老琢磨自己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这不重要。我们喜欢贴标签,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其实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应该乐观还是悲观,他只是说要放下执着。放下了执着不等于变得消极、悲观,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自己的某种经历太执着,才会悲观厌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