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生命这出戏(14)

寂静之道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或者发愿除非所有众生都解脱,否则誓不成觉,这称为牧童般的发心,像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牧童,暮色降临之时,把看护的牛羊全部带回圈里安顿好之后,他才回家。

以上三种发心,无论哪一种都包括了发愿自己要圆满觉悟,不是只求自己成佛,而是为了所有众生都成佛。

破除了对“人我”的执着,以及大部分对“人我”之外的事物、现象的执着,就能解脱轮回的束缚。进一步把所有微细的执着都无遗破除,就是圆满觉悟,即成就佛果。可见发愿证得菩提、圆满佛果,自然包含了发愿解脱轮回。如果说我们现在所处被烦恼束缚不得自由的状态,是在一楼,解脱轮回是在二楼,圆满觉悟成就佛果是在三楼,那么从一楼到三楼,不论你在二楼停不停,都会经过二楼。

有些佛子发愿要在轮回中救度众生,这很好,但前提是你自己要有能力解脱烦恼,“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

守持小乘别解脱戒,正如戒名所指示的,不犯则能解脱。

别解脱戒条目繁多,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受持。总的来说,别解脱戒可帮助我们远离恶业,端正言行,少欲知足,并训练敏锐的觉察力,培养耐心和忍辱的精神。即使被攻击、被侵扰,也不失不忘“不伤害”的誓愿。

修行意味着改变态度,对自己、对其他众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

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修行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你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多么重大的变化,也都是从当下、小小的改变开始的。学佛要有耐心,尤其是初学者,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那样很容易失望,退失道心;也不要急于求成,那样会很危险,而且难有实质的效果。

不管是不是能够理解深奥的佛法,此时此刻,要做一个好人。善良,正直,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其他众生。

佛陀教导我们:如果有条件,就去帮助众生;如果没有条件,至少不要造成伤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