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节:最好的人生在路上(8)

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作者:王紫绫


一起去雪山

出发前,先生在网络上搜寻关于牛背山的所有资料,一下子否决了我的决定。由于去牛背山是五十年代的矿石路,50公里的山路,正常的情况之下,也要四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周围没有朋友去过,前路一片未知,我也尊重了先生的决定,将与小瑷一起出行的牛背山计划改为四川阿坝州的四姑娘山。这是一条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路线。带孩子重走当时的生命线。

成都出发去映秀,是平坦的都汶高速,从映秀分路后,道路开始崎岖不平,硕大的石头在山间摇摇欲坠。

2009年的隆冬,我曾走过这条路线到过四姑娘山,所以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孩子第一次看见满目苍夷的大山,才知道那是地震所导致。

回忆起2008年的那天,刚一岁一个月零一天的小瑷,在妈妈的怀抱中,冲出摇晃的屋子。进行了长达十来天的帐篷生活,东奔西走,只为了躲避地震。

道路颠簸又蜿蜒曲折,小瑷出现了晕车,不断呕吐。只要到达地势相对安全的地方,我就让她出车透透风,也拿出橘子皮让她嗅嗅,缓解不适。躺在我怀里的小姑娘依旧很懂事地说:“妈妈,没事,是刚才吃多了,你下次给我少吃点吧”。我说:“好吧,下次妈妈一定注意了。”

车过海拔4130米的巴郎山口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这可乐坏了她,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她央求妈妈给她抓一朵完整的雪花,这可把我难住了,雪花落地的瞬间就融化成了水,我便带她爬上更高一点的山坡,在冰冷的泥土上等待雪片亲吻大地的那一瞬间。

地震后,因为道路不通,游客减少,四姑娘山景区的酒店倒闭了很多。日隆镇上唯一一家四星级酒店也客满,我们只能在藏民的客栈里住宿,开始两天一夜的旅程。

在双桥沟的雪山草地前,小瑷第一次看见了雪山牦牛,认识了自己喜欢的沙棘果的样子,也实现了出发前的小愿望——堆雪人。这是小瑷人生中第一次堆雪人,巍峨的雪山下,一个身着红色羽绒服的孩子,认真地抓起一把又一把的冰雪,和妈妈一起完成了一个大大的雪人。阳光下,孩子的笑脸比正午的阳光更加灿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