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制礼,为了什么(3)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管子》一书中以顺从天道、取法天地四时为中国2000多年的王权思想做了最好的注解,其《形势》篇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又谓:“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违天者怀其凶。”《君臣上》说:“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分而职之,人臣之事也。”《霸言》说:“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这些顺从天意的思想使得后人把政治归结为服从天意、服从古训、服从外儒内法的原则,实际上已经规定了中国的政治指南针,即以古法为政治和社会的总指导原则。

所以说,制礼,就是建立家长制。宗族此后成为中国家族模式的基本。《白虎通义》中解释说,“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族者,凑也,聚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白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宗族就是血缘关系的聚合体,且含家族生生死死在一起的观念。

哈佛大学张光直教授是考古学家和殷商、西周史的泰斗,他有过一段论述,他说:“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时,常有这样一条法则:在古代王国文明形成过程中,血缘关系渐渐地被地缘关系所取代,政治的、地缘的团体占的成分比亲属占的成分越来越厉害和强烈,而亲属关系则日趋衰微。这是根据外国古代史所得到的经验作出的结论,用它来看中国似乎很合理,然而是错误的。因为在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转变的阶段,血缘关系不但未被地缘关系所取代,反而是加强了,即亲缘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就是如此,纷繁的周礼为后世中国定下了的等级基调,“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各种典章制度实际上就是确定了分级文化,进而变成权力金字塔,就如同巫师拥有了“绝地通天”的能力,也就有了话语权,也就有了实权,西方的宗教就是这么来的。周礼、儒家绝非宽松的道德,而是一种浸透人心的法律。周礼是中国的文化崛起,礼乐、宗法制、诸侯分封制,这些缔造了后世的中国,直到清朝,这个庞大帝国的核心还是周礼、宗法、诸侯这些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