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的“羊群效应”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笔者所住的街区几年前出现了一家土渣饼店,店面很小,只有一台烘烤的机器,不过这种饼很好吃,但没想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条不过数百米的街上竟然出现了七八家这种店。结果,除了最先投资的一两家赚到了点钱、收回成本外,其余的所有土渣饼店全都亏损,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其中有两、三家开了不到一个月就匆忙收摊了。现在这条街上所有的土渣饼店都销声匿迹了,若偶尔还想吃一顿的时候,反而再也买不到了。

由此想到,2005年后,普洱茶突然风起云涌,这种本来很普通的茶叶短期内被疯炒,在2007年最顶峰时一斤普洱茶被卖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这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结果最后,很多人血本无归。

黄龙玉又是一个被极端炒作的东西,还有团购网站——当Youtube流行的时候,我们都做视频网站;当Facebook流行的时候,大家都做开心网;当Twitter流行的时候,我们全搞微博;当Groupon流行的时候,我们的“团”网遍地开花。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只懂复制,不懂创新,而且是一窝蜂式的复制。

电视选秀节目自“超级女声”之后,各类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然后讲史热、公祭热、国学热,等等,五花八门,一边是天天喊着要进行产业机构调整,一边是继续风风火火的一窝蜂,中国似乎永远处在这种矛盾之中。

大到行业,如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中到国民炒作,如全民炒股、全民炒楼;小到各种一时风起,如君子兰、土渣饼、抢盐风潮(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所以,所谓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一窝蜂”。干什么都一窝蜂地干,结果行业迅速出现利润骤降,很多企业倒闭,最后再一窝蜂地散,这又与我们天天宣传的可持续发展相悖。在经济学上,一窝蜂地干,倒是符合微观经济学理论,一旦某个领域或者行业发现利润,就会有大批的人进入,直至饱和,然后进行第一次洗牌。然而,别忘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注重宏观调控、市场调控、行业调控,对行业实行准入制并不难,对市场进行干预也能做到,但这种一窝蜂现象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防止一窝蜂的出现,这是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手段,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现实中可持续发展见得不多,一窝蜂几十年来仍然遍地都是。甚至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尚未出现抢盐风潮,中国出现了;日本尚未出现国民大规模出国躲避核污染的场面,在日中国人却出现了回国潮。最令人感叹的是,中国人抢购的是盐,而不是碘片,如果是为了防核污染,那么应该抢购碘片才对,食盐中所含的碘很少,所以美国人购买碘片的人多了些,根本没出现抢购食盐的事;中国人却认为,一方面食盐可以补充碘,另一方面日本的核泄漏会污染中国的海盐,所以要抢购未污染的食盐。这真是有点无语,过去每年核大国在海洋中进行多少次核试验都没有产生多么严重的核污染,如今一点核泄漏就能造成中国海盐核污染,岂不可笑。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