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赞李白的诗(1)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作者:张贻玖


故居藏书里,有一份李白《梁父吟》①的手抄本。它是用一寸大小楷体的毛笔字,抄录在16开毛边纸上的,共7页。右上角,有毛泽东用铅笔画着读过两遍的圈记。了解情况的人说:这是毛泽东晚年,由于眼疾视力减退,为了读这首诗,特意让人用大字抄写出来的。在另一本70年代出版的大字本《唐诗别裁集》收入的这首诗里,他在“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指挥楚汉如旋蓬”两句旁,用红铅笔画着直线,在函套上也画着读过两遍的大圈。李白的这首诗,是他被唐玄宗召进长安,过了三年布衣翰林的客卿生活,满怀“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未受重视,反被统治阶级排挤出长安后所作。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兼商人之家,自幼聪悟颖慧,“十岁通诗书”,被认为“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他“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并常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自比,怀有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理想。25岁之后,李白离家漫游四方,历访祖国的名山大川,浪迹天涯。唐玄宗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读过李白的诗文后,非常赞赏,感叹地说:“子,谪仙人也”,并向玄宗作了推荐,“有诏供奉翰林”。李白本以为这是展示自己宏图壮志的大好时机,兴奋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此时的唐玄宗一心只想当“太平天子”,追求声色享乐,早已失去励精图治的热情。他重用奸相宦官,政治腐败,只是把李白作为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而已。后世在戏曲、绘画等文艺创作中,广为流传的李白醉酒赋诗,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等事,虽有某些夸张之处,但史书传记中确有记载,它充分体现了李白狂放不羁和蔑视权贵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李白为反动统治阶级所不容,最终被排挤出京城。

《梁父吟》这首诗写于他离开长安后。诗中大量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有为之士遭受的挫折,比拟自己的怀才不遇,控诉权奸当道的黑暗政治。诗人用“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暗示皇帝被小人包围,使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诗人并不绝望,从全诗一开头的“长啸《梁父吟》,何时见阳春”,到最后“《梁父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看得出诗人寄希望于未来,相信有才能的人,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应因受挫折而气馁。这是李白用世之心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极富浪漫主义的文艺特色。毛泽东喜爱这首诗,早在60年代,他就曾在5页红格信纸上。凭记忆手书过这首诗。毛泽东晚年对李白这首政治上失意后的悲愤之作,从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表露出特殊的倾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