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1)

国有经济布局 作者:陈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界、学术界围绕国有经济“进退”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始终是政界、学界、业界、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国有经济的“退”,始终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进”,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退”;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央企业“进”,地方企业“退”;第三种观点认为,国有大企业“进”,国有小企业“退”。

关于国有经济的“进”,是时下一种被过分夸大的观点。一段时期以来,“国进民退”成为媒体争论的焦点,一度引发了媒体轰动和学界争论,国有经济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国进民退”观点的提出,归纳起来,大致由以下事例引发:一是国家实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这些资金集中投向了国有企业;二是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有观点认为这些振兴规划明显偏向国有企业;三是连续出现了几起挂在中央企业名下的“地王”事件,被业界认为是中央企业大规模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信号;四是由山东省政府主导,山东钢铁公司兼并民营企业日照钢铁集团,被业界认为是“小吃大”、“国吃民”;五是山西省政府整顿了煤炭行业,股份制成为山西省煤炭行业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六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97号文件),有学者称这个文件出台,等于将“非公经济36条”为民营经济开辟的发展空间全部“堵死”了。

这样看来,以上支撑“国进民退”观点的,都是一些个别事例,有些学者或媒体据此认为国有经济挤占非公经济发展空间,理由不充分。实际上,纵观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来的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规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有经济布局演变态势,上述涉及国有经济“进退”的主要观点基本上是不正确的,或者说基本上是不科学的。

当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国产业仍处于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低端,地区、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在这种情况下,避开国家经济发展阶段,避开产业技术发展水平,避开国家特殊国情,笼统谈国有经济“进退”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趋势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观点;在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规律也不支持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观点。国内外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国有经济总量大小、比重高低、分布宽窄,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工业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国有经济比重越高,反之则越低。在国家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有经济总量大一些,分布范围宽一些,资产比重高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大一些,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