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国有经济布局扩张的动因(3)

国有经济布局 作者:陈鸿


四、克服“市场失灵”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电力、电信、自来水、燃气、铁路、邮政、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产业被公认为自然垄断性行业,需要向全社会提供普遍服务。为克服自然垄断和正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灵,政府通常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采取私人生产模式,美国实行了私人生产、政府进行外部管制模式;另一种是采取公共生产模式,欧洲各国尤其是英法意德等国,选择了公共生产模式,即由政府建立国有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当时的英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都相信,由国有企业经营公共服务部门,通常会比民间企业更好地履行职责,企业领导人有责任、有义务充当公众利益的代表,想方设法提高行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保证公共服务产品的可靠供应,繁荣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在欧洲主要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英国的北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意大利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都相对落后,尤其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明显不足。为了促进落后地区发展,英国政府设立了北爱尔兰发展局、威尔士农村发展局、高原岛屿发展局、小城镇发展局等专门投资机构。意大利政府也设立了地区发展局和社会发展局,通过创建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的办法,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有企业通过承担社会福利任务,在落后地区投资设厂,发展地方经济,帮助政府实现广泛的社会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均衡发展,为实现此目标,意大利政府于1957—1965年在南部大批兴办国有工业企业(占新建工业企业投资的100%和总投资的60%),对开发南部落后地区、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受控意识形态

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社会民主党或工党长期执政,无疑是欧洲主要国家国有经济布局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国和英国的做法最为典型。法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36年,法国社会党执政期间,相继将军工和铁路部门收归国有。1981年社会党政府上台执政,又掀起了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次国有化运动。但不少欧洲学者认为,意识形态因素并不是国有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日益积累的经济社会矛盾传导的压力。例如在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次较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都是工党执政期间发生的,但在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进行了一场历时18年的私有化改造运动之后,1997年重新上台的布莱尔工党政府却并没有重提国有化。在法国,1997—2001年期间社会党再次上台执政之后,却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大规模推进私有化改造进程。更为有趣的是,1976—1982年,瑞典右翼党执政期间,迫于现实经济压力,国有经济大规模扩张,竟然超过了在此之前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国有经济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与此同时,西欧经济也经历了长达2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从1950—1970年,西欧GDP年平均增长率为5.5%,德国为6.2%,法国为5%,意大利为5.4%,只有患了“英国病”的英国仅为2.7%。同期,美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也仅为2.2%。应该说,支撑西方国家国民经济20年的高速发展,国有经济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重大缺陷,随着国有经济内部矛盾的不断积累,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国有企业经济效率显著下滑,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逐渐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