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鉴定黄段子(1)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作者:胡展奋


“中国移动”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扫黄,我们当然赞成。但为了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剿黄段,我觉得他们吃撑了。

道理很简单:绝了“黄”的成年人,其身心一定不会健康。

更何况,即令“不健康”,这道德生活的积重,又哪里轮得到你来“移动”!

还在中学的时候,看鲁迅的《伪自由书》“新药”,大意是某朝某帝时,宫女们多数生了病,药石罔效。最后来了个名医,开出的药方是,壮汉若干。圣上自然照准,几天之后,自去察看时,宫女们果然个个颜舒体胖,却另有许多瘦得不成人样的男人,匍匐在地。皇上吃了一惊,问这是什么呢?宫女们便嗫嚅地回答:是药渣。

老实说,什么意思最初一点也不懂,女人们到底通过什么功夫,把“壮汉”滗成了“药渣”的呢?究竟变了什么戏法而使前者“瘦得不成人样”、后者却“个个雪白粉嫩”呢?

后来成人了才渐渐明白,原来鲁迅也写“黄段子”,这女人一旦没了壮汉“下药”(东北话叫“没爷们狠整”)就要恹恹地生病——壅淤之病。反之亦然。看来,人类若要繁衍,大抵不“黄”则不旺,再说得“黄”一点,倘若本人不肯做“药”的话,非但没了子嗣,恐怕连老婆也会跟着更“黄”的人走了!

因此而不容置疑:草民如我等,宁可居无竹,不可性无“黄”,无论饮食夫妻还是欲望男女,到时候总要调剂一下吧,若表达不便,则移诸短信,“中国移动”扮什么洪秀全,强制大家过无性的生活呢。

退一步讲“度”。就算宪法赋予了“中国移动”封杀公民手机甚至扭送公安“鉴定”的权力,你又怎么掌控“度”而保证不滥诛无辜呢?如果我们演示一下的话,会发觉“十三条”相当不靠谱。

“十三个方面的低俗内容”的第一条:“表现或隐晦表现性行为、令人产生性联想、具有挑逗性或者污辱性的内容。”

这里且不论“隐晦”两字是何等地难以界定,就说“令人产生性联想”即为大谬,因为种种原因,产生“性联想”的阈值一向有天壤之别。我在安徽的时候,广大“青工”(包括我)一看见蟋蟀交尾就怪叫或者怩忸,你说那是不是“性联想”?鲁迅的时代更甚,有人“一看见白臂膊就联想到白大腿、就联想到……”,那么,招致联想的“白臂膊”是否就不能出现在短信里?而当下不要说“白臂膊”一类的字眼,即令是“散热沟”和“脐下三寸”招摇过市也不一定让我们“联想”,那么,“散热沟”和“排水沟”一类的性喻指就可以公然短信了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