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输不起!(1)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作者:胡展奋


最近一个热词:伤不起。神马都“伤不起”。人的精神状态娇弱得像热带鱼“玻璃拉拉”,五脏六腑一碰一泡水。

根子何在?我以为伤不起的原发病灶是“输不起”。

从古到今,“输不起”的情结深植于中国文化基因中,纠结在领导们的脑袋(现代领导者的定义包括政府领导人、首长、企业老总、部门主管、社团主管、校长老师,甚至家长)。因为输不起,所以无法接受批评、拒听反对意见、打压异己、逆我者亡。整个社会,每一个角落稍稍掌握一点权力的人,哪怕是保安,也大多输不起:不愿接受批评,不肯认输道歉,从不承认决策失败,不能欣赏对手优秀,闻过则怒、闻功则喜。一旦处于劣势,往往将对手抹黑、矮化、污名化;如果输者拥有权力,那么,权杖就被舞得山响。

朱棣还是“燕王”时,与刘伯温之子刘颢下棋,见局势不妙,发威说:“卿不少让耶?”刘颢正色道:“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朱棣一听,面色发青。这盘棋,朱棣输了。及至朱棣登位,刘颢站在明惠帝一边,明成祖召见,刘颢称疾不至,被捕入京,仍坚持原则毫不屈服,骂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朱棣将他下狱。刘颢不愿受戮,自经而死。

下棋输不起,要别人让他;政治上输不起,把别人下狱。羞怒自卑至此,却还感叹:怎么就赢不了他呢?

雨夜读书,“输不起”的故事,喧嚷史册。拥有权力的人,或因无知,或因病态,为了“维稳”,不惜采用极致手段,鞭尸的伍子胥可算典型。其实,鞭尸和奸尸的区别很大吗,一枚铜板的两面而已。

于是又有疑问——“输不起”的根子,是什么?

是自卑。网络的说法是“蛋疼”。

相对于“输不起”的,是一种开阔的胸襟、气度、容忍、包涵、雅量、欣赏……这些素质在史册中偶尔发光,却十分灿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