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苍蝇从良(2)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作者:胡展奋


拿贪官为例,不管资深还是“临时”的贪官,“顿起歹意”以后,很难说他们的良知丧失殆尽,山西省巨贪局长穆新成,一只典型的苍蝇,之所以“热心公益事业和爱心捐助”,外界称他“伪善”,我则以为未尝不是源于内心的良知亏空;原大足县卫生局副局长宋文奇,因受贿罪一审被判三年,在最后陈述时,希望法官给自己一次机会,“我还想为人民群众服务!”

此说引起舆论大讪。

其实呢,人都有善端,穆、宋两贪,即令是“伪善”,也还是服了善,足证善的伟力。对他们的恶,应该惩;对他们的“善”,应该养。因为说到底,贪官也是环境的产物,而我们正是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痛打贪官之余,“环境”也应该反省。前一阵子看《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第三期之“酒的中国地理”,总算弄懂了,酒其实就是微生物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我们就是无处不在的、海洋一样酿着官场的微生物,贪官就是酒,在贪官未落马、未失势之前,正是微生物们卑微地羡慕着他们、追捧着他们、滋养着他们,怂恿着他们一天比一天高视阔步、一天比一天顾盼自雄、一天比一天得意忘形,“当官的!”多神气啊——这种价值观同样微生物一般广泛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亚文化,以至于广州一个六岁小学生公然说她将来的理想是“当官,当贪官”!

只要想一想,一个六岁孩子的后面站着多少艳羡贪官的大人,我们就知道她是怎么受感染的,以及“微生物”本身的“官崇拜”有多强……

风气方面,官民一向互动,所谓“民以吏为师”,干部的楷模作用固然第一,然而民风的反作用力也许更大,这一点,人微如我将冒着被痛扁被笑骂的更大风险,同样“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社会风气之有今天,何不学学澳大利亚人。人心齐,泰山移。在澳洲则是“人心齐,苍蝇懿”。如果有一天,每个微生物都能致力于贪官环境的清除(最简单的就是不稀罕当官的),那么,苍蝇尚且能从良,何患人乎?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寓言。寓言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