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聪明人下笨工夫才能把事情做好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光说不练 作者:王金阳


 

世界上的事无论是不是充满困难,如果不去做就什么都做不成。聪明固然重要,但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去做更重要。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往往是在困苦中挣扎,在逆境中成长。正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才成就了一番不朽的功绩,成为伟人。

“工作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以困难长存于工作、生活当中,有人面对困难选择了如同“蜀之鄙有二僧”中的“富者”一样的心态,自以为聪明的看透了前路艰难,不如选择退而求其次固守现在的生活,不求进取。

有人面对困难则如果“贫者”,选择了勇敢的常识,于是最终实现了“富者”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们身边已经很难找到“笨蛋”,每个人都才思敏捷,每个人都聪明伶俐。这是教育逐渐得以普及的结果,这也是互联网时代造就的结果。因此,人们之间能否取得成功的差别已经不在智商的差别,而在于行动与坚持。

有记者曾经问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如何在艰难的创业环境中坚持下来,马云回答道:“第一,我自己告诉自己,我做的事情是对的;第二,我做的事情是非常艰难的,很少有人做得了,但是我愿意尝试,这是一个临界,你跨过这个临界—最艰难的黑暗,你就有可能看到曙光,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挨的。”

“伤仲永”的故事我们能耳熟能详,并不陌生,这个天才的孩子之所以并没有最终如同人们期望的一样成为人才,并非由于其不够聪明,王安石说“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可见仲永确实是个天才少年,然而“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意思是说“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

所以,即便是天才,如果没有了后来的努力,终将沦为普通人。天才尚且如此,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果不努力呢?王安石说:“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意思是“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因此,天下事有难易乎?难易只在做与不做之间,不去做,再简单的事情也困难,再伟大的天才也一筹莫展。去做了,即便不如他人聪明,但是“笨鸟先飞早入林”,也能取得成就。

在生活与工作中,经常有两类:一类人,他们天资聪颖,是众人心中不可挑剔的聪明人,可是他们太聪明了,每每安排任务,他们总是“挑肥拣瘦”,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推卸那些在他们认为“困难重重”的工作任务。于是他们也只是聪明而已,最终领导只能说“你很聪明,但是……可惜……”聪明是要用在做事上的,不是用在逃避或者张扬上。

另外一类人,或者他们并不聪明,甚至有些傻里傻气,遇到困难他们抢着上,工作完成了他们会积极寻找更多的机会,他们从不满足于“已完成”,更执著于“未完成”。于是那些看似不应该降临到他们头上的机会恰恰宠爱这一类人,第一类聪明人只能感慨着“这是什么世道”,而不理解这其中的意义。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他精通梵文,被季羡林先生称为“语言天才小子”,说他是“50年教学生涯遇到过的最具语言天才的人”。而钱文忠从来不认为聪明可以成大事,他说“我觉得用功是我最大的优点。2008年我出了5本书,写了69篇文章。”“我几乎不在3时以前睡觉,没有在7时以后起床。季先生讲得特别好,一个人真的要把一个事情弄好了,是要聪明人下笨工夫。聪明人下聪明工夫肯定不成,笨人下聪明工夫那就麻烦了。”

聪明人下笨工夫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最简单的成功的道理。正如《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困难都是暂时的,困难只有在你面对它的时候是困难,在你勇敢的闯过去、克服后,困难就不再是困难,它只是你生命中的一段精彩的过程,是你成功花环上一朵娇艳的花朵罢了。

所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