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盘旋在云端的隐秘通道(1)

一路钟情:走出来的人生美景 作者:聂作平


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径

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

而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W.S.默温

倘若说逶迤连绵的群峰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那么深藏于群峰之间的垭口,或者说山口,就是深入诗篇的诗眼。按《辞海》解释,“垭”的意思是“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山口”则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有过乘坐飞机从四川进入西藏的人也许还记得,从飞机上鸟瞰,除了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奇险高峰外,在这片号称世界屋脊的大高原上,山与山的缝合处,往往有一条条细若游丝的崎岖之路。这就是垭口,世界上最壮观也最难以抵达和亲近的青藏高原的垭口。  

通常,一个垭口意味着两条河流的分水,两列山脉的相交。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无休无止的屏障,它们阻断了由内地通往西藏的路途,而这些天然垭口的出现,往往形成了由此及彼独一无二的交通要道。因此,这些垭口既是行路的天险,也是景色绝美的天堂。它们宛如草蛇灰线,成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上最重要的走廊、阶梯和隐秘通道。

觉巴山:看不见风景的险峰

熟悉川藏路的人都知道,这条路虽然号称天险,但真正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所谓的通麦天险、排龙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另一处天险却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声名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

从竹卡到左贡县城,路线只有100多公里,就是这100多公里,成了川藏线上众多司机谈虎色变的天险,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间横亘着觉巴山。翻越觉巴山,成为川藏线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竹卡是位于澜沧江畔的一座小镇,以它为中轴,在澜沧江东西两岸,对称地分布着两座山峰,那就是拉乌山和觉巴山。作为他念他翁山脉的组成部分,这两座东西对称的山峰和夹在它们中间的澜沧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V”字。坐落在江畔的竹卡海拔为2600米,与拉乌山垭口相比,高差近1800米;与觉巴山垭口相比,高差近1300米--也就是说,觉巴山垭口比拉乌山垭口略低。那些从成都往拉萨方向而去的旅行者,常常会因拉乌山地势平缓,很容易就一掠而过,从而会对与之相邻的、却比它稍低的觉巴山产生轻敌念头。殊不知,山不在高,觉巴山垭口虽然低于拉乌山垭口,但其险峻,却远非温和的拉乌山可比。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越拉乌山只是为了翻越觉巴山而进行的一次预热和演习,真正的艰难,不在拉乌山,而在觉巴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