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体蔬菜——芽苗菜

不吃饱的生活 作者:顾奎琴


青翠鲜嫩的芽苗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蔬菜”。芽苗菜是用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的可以食用的菜类,也称“活体蔬菜”。我国是生产、食用芽苗菜最早的国家。黄豆芽、绿豆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就成为人们日常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芽苗菜品种不断丰富,各种芽苗菜开始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在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品种中,芽苗菜占据了其应有的位置。

芽苗菜之所以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及重视,除了生长快速、产量高、鲜嫩可口、无污染、无公害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芽苗菜具有丰富的营养,并在调节人体膳食营养结构、保持人体血液的酸碱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芽苗菜的营养功能日益受到营养学家及消费者的重视,对芽苗菜营养成分的研究十分必要。

芽苗菜多在棚室等保护地生产,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是无公害、清洁、无污染的蔬菜,属于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保健意识日益增强。由于芽苗菜不仅鲜嫩好吃、营养丰富,而且是无污染且具保健功能的食品,因而正日益被人们视为一种集好吃、卫生、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健康绿色食品和新潮蔬菜。

“宁可食无肉,不可餐无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蔬菜的品种、数量,而且更关注蔬菜的外观、品质及食用安全性等质量指标。芽苗菜作为富含营养、优质、无污染的绿色保健食品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餐桌上的一抹嫩绿

芽苗菜的特点是不与外界营养、气候、土壤接触,不用施肥打药,是真正的无公害食品。它仅仅是利用种子里面储存的养分进行转化而产生营养物质,蛋白质通过酶的分解形成氨基酸,各种物质通过分解形成各种矿物质,容易被吸收。通过生物的转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多糖转化成单糖,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转化为各种维生素,所以具有很高的食疗和药用价值。

(1)鲜嫩爽口:青翠鲜嫩的芽苗菜口感好,所含的营养物质易被吸收。萝卜芽微辣,苜蓿芽清脆,苦瓜芽鲜嫩略苦,葵花芽爽口清香,各种芽苗菜风味不同,开胃爽口,可增加食欲,多食不厌,老少皆宜。

(2)干净卫生:因芽苗菜是利用有关作物、蔬菜及豆类的种子,经过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培育发芽而供给人们食用的,它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主要依靠植物的种子或根、茎等所贮藏的养分,其培育过程无需施用肥料,加之其特定的培育环境,芽苗菜在生长过程中很少感染病虫害,因而无需使用农药。与其他蔬菜相比,芽苗菜可谓是一种卫生、保健的食品。

(3)生长周期短:芽苗菜的共同特点是生长周期短,一般只用4~15天左右,不需施肥,只要浇适量水即可生长,营养靠种子和植株体供给。芽苗菜长到10厘米高时味道最好,鲜嫩可口。种植芽苗菜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和农业知识,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种子、水和育苗器即可。在楼顶、院坪、阳台、室内、厨房都能栽培。

(4)最适合生食:芽苗菜最适合生食,也可以凉拌、煮汤、涮火锅、炝炒、做馅包饺子等,可视芽苗菜品种烹制,均别具风味。但芽苗菜因质地脆嫩,各种烹制都应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保持芽苗菜的色、香、味及营养俱全。

芽苗菜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档蔬菜,被人们誉为“餐桌上的一抹嫩绿”。

植物的营养精华

芽苗菜是种子的幼芽,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每粒种子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当种子发芽时,产生酵素,将种子中的养分转化成氨基酸等重要营养素,在这自然的发芽生长过程(化学变化)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即生命力。

活体芽苗菜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着一系列的物质转换。例如,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将高分子贮藏的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化合物等人体易吸收的简单物质。因而芽苗菜不但色泽美观,而且口感脆嫩,易被消化吸收。另外,活体芽苗菜还比原料(如种子)增加了营养成分,如黄豆发芽后会使胡萝卜素增加2倍多,维生素B2增加3倍多,维生素B12可增加10倍。

种子中不含维生素C,而活体芽苗菜中却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每100克芽苗菜含维生素C 20~30毫克。活体芽苗菜在生产过程中,还能增加氨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同时还有独特的微量元素。如香椿芽中含有与性激素相似的物质,枸杞芽中含芸香甙和肌甙等,这些都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

另外,活体芽苗菜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活性植物蛋白有助于消化,易被人体吸收。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动物蛋白一般需要60克,植物蛋白则只需要30克,而在发芽过程中活性植物蛋白仅需15克。这说明芽苗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是植物营养的精华。

因此,多食芽苗菜不仅能摄取大量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还容易吸收有效常量元素钙和微量元素锌、铁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