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辑(10)

我的教学笔记:李镇西30年课堂教学精华 作者:李镇西


.激发创造

民主是对人的本质的解放,而人的本质在于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民主教育的使命。--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展”而不是“培养”。所谓“激发创造”,在我看来,不是对学生进行“从零开始”的所谓“培养”,而是“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首先是要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潜在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创造,意味着思想解放。而学生一旦获得了思想解放,他们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所以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然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过去的教育却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封建文化的残余至今还阻碍着我们的教育走向民主与科学。在师生关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课堂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唯师是从的思想专制--学生的心灵已被牢牢地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哪有半点创造的精神空间可言?

我认为,民主教育首先是目中有“人”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者理应把学生看做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师见解的复述者,更不能成为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道具!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做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们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因此,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其说是手把手地教学生怎样去做,不如说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让他们的精神自由地飞翔。

上面我谈了民主教育的八个特点,当这些特点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时,我们把这样的课堂称作“民主课堂”。所谓“民主课堂”,通俗地说,就是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与个性,意味着师生是探求知识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