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回:明帝国的短视:不重民生终致三大海盗集团相继兴盛(1)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 作者:李连利


第五回:明帝国的短视:不重民生终致三大海盗集团相继兴盛

明朝海盗势力的强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少见的。

明帝国给予我们今天最大的教训是,在沿海居民强烈的民生要求下,统治者并没有按照人民的呼声去做,没有去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反而严禁沿海居民下海营生。由此,造成民间走私经济极为猖獗。随着商业的兴盛,走私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发展成为武装走私集团。朱元璋到死恐怕都不会想到,自己痛恨的走私集团最终竟成了明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有明一代,共有三次走私高潮,形成了三大走私集团。

顺天王与佛山二十二老

方国珍造反

元祐元年(1314年)江苏太仓有个疯乞丐,此人身穿红衣、脏兮兮的头发糊在脑袋上,光着大脚丫子,手持一只大水瓢。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在大街上发疯,一边跑一边大喊:“牛来了,牛来了!”人们看着他无不觉得好笑。趁人不备,他在富户和一些店铺的门上墙上写上个“火”字。

疯乞丐每次发疯之后,海盗牛大眼便从海上来进攻太仓。凡是被标记了“火”的地方就被洗劫。久而久之,人们便明白了原来疯乞丐是牛大眼的眼线。

40年后,人们便以“满城都是火”的民谣记述这件事情。后来,这种方法被一个叫方国珍的人所继承。

方国珍是浙江台州黄岩县洋山澳人,其父方伯奇育有五子,方国珍排行老三。因为是陈氏的佃农,他们一家经常受到陈氏的欺辱。方伯奇去世后,方国珍开始联合渔户抵抗海盗侵袭,至正八年(1348年)海盗蔡乱头行贿官府,陈氏说方国珍勾通海盗。

方国珍一怒之下,与渔民一起占据杨屿岛,并编造“杨屿青,出海精”的民谣准备起义。随着方国珍势力的增强,元廷屡次发兵试图剿灭。其后,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至正十一年(1351年)之后,韩山童、刘福通在安徽阜阳,芝麻李在徐州,彭莹玉、徐寿辉在湖北蕲春等地先后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以海上开始,直到各路英雄海上逃亡为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