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二(6)

起信论疏笔削记2 作者:


今以不如实知故。忽然而起。说此以为根本无明也

唯此下二释忽然念起三。初正释今义。是诸染法始起之本故。故约忽起以表其先也

如缨下。二引经证成四住。前使者。即无明使也。无法起者。意显无明。使外别无有法。为能起无明之本也

是则下。三会彼同此二。一正会如文

此约下。二结拣。意明无前之忽然。非有始之忽然也。言无前者。以此无明最微细故。更无有法前于此者。前即始也。由无始起之本故。故说忽然。故本疏云。以起无初。故肇公云。如镜忽尘如空忽云。即斯义也

标中论染心者。以上云。无明所染有其染心。今释此相。有其六种差别不同也

然此下疏二。初叙意逆次配者。以前说随流生起故。从细至粗为顺。次今明反流除断故。从粗至细为逆次。前取近理为先。今取易断为先也。由此下配第一染。以二乘三贤同断此故。便借下将前科此。免更会同。诚为省要。二释文。论分六段。今初二初障。疏是六下据用科名。合无此说。今此重对者。为通前类摄故。此即九相中二相。见爱等即五意中意之识。粗分别即异相也。但粗下释此别名。外执于境与境相应。内起见爱计我我所故。污其下释此通名。净行即真如根本智也。此智有二。一人空智。二法空智。此智不起者。由染心有力。为能障故。故名为污。若渐修此观。观成智起即翻染心。故名为治。斯则敌体相违。故成治义。然此以对始觉名染义也。若据论意。则约对本觉之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