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气源于对事物的负面解读(1)

一辈子,三万天:不生气的活法 作者:胡卫红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世间事物,都出乎自然,例如天气,冬天必然冷,夏天必然热;例如植物,牡丹有艳丽,丹桂有清香,黄连有苦毒,人参多滋养;例如动物,猫捕老鼠狗吃屎,老鹰抓鸡狼吃羊;例如人,言行方式因性格而不同,力量型的人必然严肃急躁,完美型的人必然认真挑剔,活泼型的人必然乐观简慢,和平型的人必然温和拖沓,凡此种种,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你认为好,心里便喜欢;认为不好,心里就讨厌;认为不好不坏,便无动于衷,视如不见。所以说,人的心情不是受事物本身的影响,而是受自身看法的影响,假如你对某人某事感到生气,只是因为你产生了某种负面的看法,或者说,因为你想生气。

对于上述道理,《持世经》作了详细论述:“凡夫为虚妄受所缚,为三受所害。所谓苦、乐、不苦不乐受。是凡夫若受乐,为爱结所使,以爱结所使故,能起恶业;若受苦,为恚结所使,以恚结所使故,起诸恶业;若受不苦不乐受,为无明结所使,是人因无明结所使故,不脱忧悲苦恼。”

什么意思呢?普通人为虚假的现象所束缚,为三种感受所困扰,哪三种感受呢?痛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为什么产生快乐的感受?是受爱欲心驱使的缘故,因为受爱欲驱使,可能带来种种负面的观念和言行;为什么产生痛苦的感受?是受嗔怒心驱使的缘故,因为受嗔怒心的驱使,也会带来种种负面的观念和言行;为什么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是受愚痴心驱使的缘故,因为受愚痴心驱使,不苦不乐只是一时的假相,无法真正摆脱忧愁、悲伤、痛苦、烦恼的情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