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寻烦恼的三种形式(1):假想效应(1)

一辈子,三万天:不生气的活法 作者:胡卫红


“假想效应”即凭空猜测某件事或某些事可能发生,并据此作出反应。当人们按照假想去解决那些不存在的问题时,必然做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荒唐悖逆之事,当人们按照假想担心那些不会发生的风险时,必然深陷烦恼之中。

生活中的烦恼和问题,一大半是想象出来的。许多恼人之事,原本不会发生,由于担心它们会发生,忍不住进行这样那样的猜测,其结果,内心无端滋生出种种不良情绪,仿佛那些事已经发生了一样;根据猜测做事,自然会打破生活合理的平衡,从而带来种种问题。例如,爱人下班遇上堵车,比平时晚了一个多小时回家,手机正好没电了,怎么都联系不上,很显然,事情不正常,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于是开动想象力,大胆假设,进行种种猜测:路上耽搁了?那也用不着关机吧!莫非出事了?不至于吧!难道正在跟异性约会?很有可能。联想到他(她)最近的种种异常表现,越想越觉得自己猜对了,越想越觉得气恨难平。等爱人回来了,先不问情由,发一通火再说。即使问明了情由,也未必深信,言语之间难免透着嘲讽和质疑,自己的心火未灭,又把爱人惹火了,一场争吵便在所难免。

生活中的矛盾和争吵,至少一半是这样来的,平地生波。每个人都是“小说家”,想象力丰富,善于设计情节,不仅将对方的种种坏处设想得合情合理,甚至连报复手段都设计好了,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只是瞎想一番,生一回闲气,就算了结;更有一小撮蠢人,真的会将报复手段付诸实施,那就会生出更大的风波。

还有一些矛盾和争吵,是受外界的负面信息所激发,然后借助想象而制造出来的。许多人相信“无风不起浪”,因此“听见风就是雨”,一点点负面信息,可以引起无限猜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