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德鲁克关于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这一概念(3)

失落的管理艺术:德鲁克论现代管理与人文精神 作者:(美)约瑟夫·马洽列洛


德鲁克所持的基督教信仰认为一个由众多容易犯错的被创造物(同时参见第三章关于圣奥古斯丁和保罗的讨论)组成的世界是不完美的,这一观念贯穿了他的管理理念和社会分析。尽管很多人批评他过于理想主义化,在关于人的能力的评价上显得过于天真(参见第六章关于马斯洛的讨论),德鲁克给组织和社会所开出的药方则经常会包含这样一些建议:约束权力的滥用或者将卑劣的人类本性引导到正面的方向上去。确实,他几乎总是假定他所描绘的组织中的人能够理解自己“既负有责任有理应自由,”能够理解并尊重权威和秩序。但是,德鲁克也清楚地意识到任何一个人类制度内在的缺陷。(参见第四和第五章中所列举的例子。)

信仰的本质和所承担的角色。《经济人的末日》一书的整个前提就是围绕着信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人们丧失了信仰之后究竟会发生些什么。在该书中,德鲁克对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最终都未能提供经济平等,并反而为极权主义在欧洲的统治铺平了道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德鲁克来说,正是克尔凯郭尔所看到的信仰危机造成了极权主义的兴起。

用德鲁克自己的话来说,“信仰就是坚信这样一点:对于上帝来说,一切不可能都将变得可能。”由于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继失败,欧洲人民开始转向极权主义针对那些不可能所做出的承诺。根据德鲁克的分析,这里的错误不在于人们有信仰,而在于他们把信仰放错了地方。处于绝望中的人们通常会转而求助于“那个信誓旦旦地承诺化不可能为可能的魔术师”所鼓吹的最为非理性的信条。

最终,德鲁克的著述还在寻找一些合乎情理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供多数人们寄托其信仰。尽管深信宗教信仰是个体性、个人化的,绝大多数人们所寻求的都是“俗世的救赎”而已,德鲁克仍然认为信仰是克服现代工业社会产生的绝望情绪的唯一途径:

由于有了信仰,个体就变得与世相通了,不再与他人隔绝,变得有意义了,变成绝对的了;由于有了信仰,才有真实的伦理。正是由于有了信仰,社会中的存在就像真正的慈善所里的存在一样,也变得有意义了。

但是,到底信仰什么?德鲁克明确地呼吁大家信仰上帝,但他同时也希望大家“以信仰——对自由和个体的信仰——为基础,”起来反对极权主义。在德鲁克关于管理的愿景中,他把人本身看作是有缺陷的,但是他同时对人类的潜能也怀有强烈的信仰。为了建立一个由管理得当的组织所构成的社会,人们必须相信人的能力,相信人能够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采取合适的行动。

德鲁克的愿景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张力;如果人们坚信人总是倾向于犯错,而组织则需要设计成对人们不可避免地滥用权力这一点进行严密防范的样子,那么再想保持对人的信任则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根据克尔凯郭尔的哲学理念,这种张力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如果存在的本质就是处于张力之中,那么能够摆脱这种张力(对于克尔凯郭尔和德鲁克来说都如此)的唯一办法就是有信仰。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解决方案是对于上帝的信仰;对于德鲁克来说,解决方案是则是对于“自由和个体”的更为世俗化的信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