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心打造酒桌平台(1)

一本书讲透酒桌上的潜规则 作者:张杰楠


不管你是官场人、商场人、还是职场人,每次去参加聚会,都要有去的理由。因为酒桌是个大平台,是个淘宝地,也许在一次不经意的聚会中,就能发现你需要的资源。

“今晚请王董事长上夜总会”、“明晚大富豪酒楼陈总请客”、“这星期六要在国际饭店和客户签约”……我们的社交活动已被太多的会餐和应酬填满了。

可以说,没有应酬就不成为现代生活。然而,到底应酬是什么?是客套寒暄还是请客吃饭?或是上歌厅舞场?不错,这些是应酬,但却不是应酬的全部。应酬涵盖的乃是“面对别人”的所有生活。

“会餐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的公、私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清楚。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约吃饭,但对于他们吃饭只是办事的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办事的工具。”袁岳分析说。

与此同时,袁岳也注意到,将会餐作为商品时,因为处于较低阶层的请客者因购买力的局限,往往会采用低成本社交,所以,他们的社交会餐档次也较低。处于较高层次的被请者因为经常参加各类会餐,因而更加关心会餐的特色,而非档次。

会餐作为一种工具,必然有一些一般工具所具有的共性及使用规则,并且不同的会餐规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老同学间的聚会,一般男人是不能带现任女朋友去赴会的;同行业之间的会餐上是不能谈论自己单位或询问别人单位的内部机密的,企业之间谈判的会餐上是不能带着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去赴宴的……

南京真知味饭店的老板沈加林笑着说:“决定会餐的档次不是请客者的阶层,而是所要托付之事的轻重。越重要的事情,会餐档次也就越高。而非功利性的朋友聚餐,反而会选择小馆子,更加随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