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辑 同道风采(4)

亲-友-我:李镇西亲情杂忆精选 作者:李镇西


1998年9月,我的《爱心与教育》出版了,立即引起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组决定为该书制作一期节目,便邀请我赴京接受访谈。在北京,我抽空去了一趟《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看望一向关心我支持我的各位编辑老师。谈到《爱心与教育》时,编辑部的张蕾老师希望我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文章,他们可以在刊物上宣传宣传。我觉得由我自己写不太妥当,于是说:“我请上海的程红兵写!”我并不认为我是请程红兵帮我当“吹鼓手”,因为我对《爱心与教育》充满了信心,我坚信,对社会来讲,对其他老师来讲,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请人实事求是地宣传一下自己的“产品”,让更多的读者引起共鸣进而一起来关注教育有什么不好呢?而且,我相信红兵也一定会写的。我在给他的电话中说:“你不一定先答应,但是,当你读完了这本书,一定会有写作冲动的。”

后来,我一直没有得到红兵的回音。过了几个月,我再次去北京参加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在《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读到了红兵为《爱心与教育》写的书评《一本活的教育学》:“认识李镇西恰好有一年的时间,虽然至今未曾谋面,但闻其声、见其字已是多次了。《语文学习》要我主持‘青春书架’,一口气约了十来个人,七八篇文章到手,觉得还是镇西的文章有味,当时也只是直感,经三次修改,李镇西推荐《爱的教育》就作为样板文首发出来。一年来的接触,尤其是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回过头来品品,觉得李镇西的文章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泉里流淌出来的。……整本书就是一条河,一条感情的河流,有曲折,有回旋,有起伏,有波澜,使你禁不住也要跃入河里,顺水漂流起来,关注河里的水,牵挂水中的人,文中纯朴善良的宁玮,就十分让我们牵挂。”我毫不掩饰我的感动,但这份感动不是因为红兵为我写了书评,而是他对我的理解:“李镇西的文章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泉里流淌出来的。”

的确,我多次对我的学生说:“写文章就是让心灵飞翔,而且是随心所欲地飞翔。”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也是我对自己的几乎所有文字最暗自得意的一点。现在,我这点“隐私”被红兵“识破”,真是快意无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