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乌妮格家族(34)

乌妮格家族 作者:郭雪波


一辆灰绿色的吉普车,犹如屎壳郎般在沙坨子里磕磕绊绊地滚动。

没有路,找一些低洼硬实的沙地行驶,好在大漠中的风吹走了沙坨上的浮雪,也吹冻了地面。

这里是茫茫无际的莽古斯·芒赫,意即恶魔的沙漠,位于科尔沁草原西南部。

最早,这儿还是沃野千里,绿草如浪。历史记载,这里曾是匈奴后东胡崛起的地带,蒙古帝国时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封地,“水草丰美,猎物极盛”,清初是努尔哈赤的狩猎场。后来,清中晚期渐渐拥入内地农民,开始翻耕草原种庄稼,蒙古各旗王爷为供应在京城王府的大量开销和大烟,也把草原大片大片卖给军阀和商贾们,开荒种地谋利。由此,种下了祸根。草地植被顶多一尺多厚,下层的沙土被铁犁翻到表层来,终于见到天日的沙土,开始松动、活跃、奔逐,招来了风,赶走了云。沙借风力,风助沙势,这里便成了沙的温床、风的摇篮,经百多年的侵吞、变迁,这里几千万公顷良田沃土,就变成了今日的这种黄沙滚滚,一片死寂的荒凉世界,号称“八百里瀚海”。当年,为反对蒙古王爷卖地开荒,达尔罕旗的嘎达梅林、郭尔罗斯前旗的陶格陶、札来特旗的楚克达来等蒙古民族的英雄好汉们,发动过多次声势浩大的起义,驱赶垦务局、杀伐王公贵族和驻军,还农地为牧场,结果都被一一镇压。于是,十年九旱的干旱天气,无休无止的开垦种地,科尔沁草原便无法遏止地沙化下去,而且波及整个辽宁北部和吉林西界。大自然的惩罚早已开始。

莽古斯沙漠往西的纵深地区,是寸草不长的死漠,靠近东南侧的凸凹连绵的坨包区,还长有稀疏的沙蓬、苦艾、沙蒿子等沙漠植物。坨包区里,星星点点散居着为数不多的自然屯落,库伦旗的北部基本都处在这样的坨包区,在风沙的吞噬中依旧以翻耕沙坨、广种薄收为生计。五十年代“大跃进”的红火岁月,呼啦啦开进了一批劳动大军,大旗上写着:向沙漠要粮!他们深翻沙坨,挖地三尺,这对植被退化的沙坨是毁灭性的。没多久,一场空前的沙暴掩埋了他们的帐篷,他们仓皇而逃。但这也没有使人们盲目而狂热的血有所冷却,又把坨子里零星生存的野杏树疙瘩、野桑林等可烧的木柴,全砍来“炼钢铁”,扔进土法上马的、总流不出钢水的土高炉里。

那辆吉普车停在一条高耸逶迤的沙山脚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