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一夜的生死契约(1)

书生襟抱本无垠:近代风云人物杨度 作者:张晶萍


时务学堂里的不速之客

1898年的春天,湖南长沙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时务学堂第二期招生正在进行;《湘学报》旬报之外,又有一种日报《湘报》出版发行了;一个叫“南学会”的新型组织成立了。人思自奋,家议维新,一派生机盎然,与早几年的情形判若天壤。

说到近代湖南,英国传教士马歇尔 布朗荷这样形容说:

“湖南之对于中国,正如拉萨之对于西藏一样,多年以来,它是大陆腹地中一座紧闭的城堡,因而也是一个无与匹敌的,特别引人注意的省份。中国的保守主义,以及对于所有外国事务的反应,都在这儿集中起来了。因此,这里不仅产生了中国最好的官吏和军队,也出现了对基督教的最激烈的攻击。不管别的省份采取什么态度,湖南仍然毫不留情。所以,在中国其他各省传教士和商人开放很久以后,湖南人继续吹嘘没有一个外国人胆敢进入他们的省境。 ”时人记述,直到 1897年,洋人尚未进入长沙。于是恼羞成怒的外国传教士遂将长沙(乃至湖南全省)诬为“铁门之城”,意即一个“拒绝文化洗礼”的地方。湖南为什么这么牛?就是因为它是湘军的家乡,湘军的胜利带来了湘人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的使命感与相信名教无往而不胜的自大感。

众所周知,当年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所宣传的那一套天父天兄众生平等说,更是对传统儒教形成了摧枯拉朽的破坏,“举凡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这在饱读诗书的儒家士大夫看来,真是名教奇变!是可忍,孰可不忍!于是,在籍侍郎曾国藩振臂一呼,号召凡我读书识字之人,都要起来 “殄此凶逆”,要慰孔孟人伦之隐痛,要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在维护纲常名教的激情指引下,曾国藩等儒生投笔从戎,组织起湘军,对抗太平天国。历经十余年的征战,湘军终于击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成就了湖南作为“忠义之邦”的形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