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婴儿早期亲子联结(1)

斯波克父母经 作者:(美)本杰明·斯波克


过去几十年里,研究者分别在简单的非工业化社会里、在我们的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以及在其他动物种群中,对于母婴之间早期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做了许多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已远远偏离了自然之道。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了保护婴儿免受细菌感染,并且为了小心谨慎地观察他们,婴儿一出生就都被放在保育室里,宝宝出生后要延迟许多小时才能第一次被抱给妈妈,以便让妈妈分娩后得到休息。然后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哺乳时间表都是严格坚持每4个小时喂一次,除了夜里两点由保育室的护士把孩子抱走喂奶,这样做以避免打扰母亲的睡眠。这意味着宝宝并不是随时都能得到哺乳,更意味着他不得不在需要吃奶时等待更长时间。

这种严格而仔细制定的时间表与自然的模式区别很大,自然模式是宝宝出生后会睡上一天左右,之后的几天里白天晚上都会非常频繁地醒来要吃奶,然后渐渐间隔开变成每24小时吃奶7到8次,这种吃奶频次的变化是与初期母乳分泌量的增长速度完全相符的。事实上,直到二战期间,私人产科医院的病人都要住院12天,推迟了宝宝出院回家后可以得到的自然灵活的哺乳方式,对母乳喂养更加不利。实际上住在保育室里的婴儿远离母亲,而护士则承担了大部分的照料工作,这让初做母亲的人感觉自己特别无知低能,不值得宝宝信任,而宝宝似乎成了护士的孩子。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母婴同室”付诸实验,宝宝的婴儿床被放在母亲床边,这样她可以照顾宝宝,熟悉宝宝的声音、醒来的时间规律和排便规律。而且父亲也能来看望宝宝,并早点参与照料宝宝的工作。(母婴同室在早期的美国就已经是很常见的模式,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是通常的惯例。)

差不多与此同时,“自然分娩”也开始重新流行起来,医生训练孕妇配合宫缩并在分娩过程中放松子宫,除非分娩的疼痛过于强烈才使用麻醉剂,这样在分娩成功的时刻孕妇的意识是清醒的。

同时所做的各种动物观察也显示,一度被认为完全是天生本能的行为模式,其实有一部分是来自生命早期的经验。举例来说,如果在老鼠妈妈怀孕过程中把纸围脖始终绕在它的脖子上,那么它在第一次产仔时所表现出来的母性行为将不再出现,因为纸围脖让它无法去舔自己的腹部和生殖器官,妨碍了它正常的孕期行为。黑猩猩妈妈如果有一段正常的分娩过程,它就会对自己的第一个宝宝非常温柔,但是如果她的分娩过程突然、急促,它就会被宝宝吓到,并且爬到笼子边上要逃出去。从出生起就与妈妈和其他猴子分离的小猴子,等到发情期时把它们与别的猴子放在一起,它就会产生异常的恐惧和攻击性。这些各种各样扭曲变形的动物行为让观察者更准确地看到,我们是如何破坏了人类母婴之间的行为模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