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个杀手冷不冷(2)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 作者:曹怡平


身为毒贩的父亲,肯定理解生活中的种种辛苦。因为不久之后,监守自盗的缉毒组就会找上门来。死到临头之际,想黑吃黑的父亲终于恍然大悟:魔高一丈,扮成道的魔却高十丈。又或者,《无间道》对黑帮生活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尽管被一再滥用,但我还是没有找到更好的表达):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毒贩父亲的贪欲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一家四口惨遭灭门后,缉毒组找回了毒品。在清理犯罪现场时,其中一个缉毒队员发现了漏网之鱼:玛蒂尔达因为替莱昂买牛奶,幸运地躲过了清洗。聪慧的她敏锐地嗅到空气中的危险味道,在关键时刻若无其事地经过自家房门,径直走向了莱昂的起居室,看似镇定地按下了门铃。

职业训练让杀手莱昂的敏锐度异于常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惊起他的感官。所以,当缉毒组开始行动时,莱昂早已潜伏在门后,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当缉毒组滥杀一家四口时,莱昂没有出手相救。这个世界有太多恩怨,不是一个杀手处理得来的。他不是超人,也不是蜘蛛侠,缺乏到处招惹麻烦的超能力。更何况,在他眼中,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正义,只有生意。

但玛蒂尔达的出现,则不同。她像被人装进了树脂涂覆的草筐,顺水漂到了他门前的婴儿,他俯身一捞,便可改变她的人生。当然,在那个特定的时刻,他完全可听之任之,任由玛蒂尔达身后不远处的缉毒队员发现端倪,然后拔枪射杀她。那样的话,玛蒂尔达便永劫不复地坠入深渊。

当时的情形如上图所示,两种相反的外力同时施加在玛蒂尔达身上,幸福之门的开启或者永久关闭,完全取决于外力的对决。如果玛蒂尔达成功激发起莱昂的同情心,那么大门就会开启。反之,从缉毒队员枪膛射出的子弹将折断那根脆弱的芦苇,从玛蒂尔达身上流出的鲜血,会给整个故事画上一个长长的休止符(上图也能反映,人生无法自主控制,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这样的)。

开门或者听之任之,哪一个更好呢?

开门意味着无尽的责任,这让莱昂显得犹豫不决。听之任之呢,则不符合他尚未泯灭的人性。那一声声尖锐的门铃声,如同呼啸而来的子弹,准确击中了他的恻隐之心。抬起来的手放下,再抬起,再放下……多次的举棋不定后,莱昂扭动了门把手,门在玛蒂尔达面前敞开了。

门敞开的时候,玛蒂尔达的表情经历了从绝望到如释重负的转变。这种转变全靠娜塔莉?波曼的精湛演技来支撑(如果看得不够仔细,便很难发现这一细若游丝的转变。成年后的娜塔莉?波曼凭借《黑天鹅》中的精彩表现,勇夺2011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不过我始终认为,她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表演更为精彩)。如果更为细致地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导演在拍摄这一镜头时,运用了轻微的俯角度:俯角度镜头是从高处俯视被摄物,因而可让被摄物看上去不重要、有麻烦或者软弱无力。

从技术上来理解,固然不错,但稍显僵硬。如果考虑到画面的运动和光源的运用,更容易豁然开朗。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在门开启的那个瞬间,一道强光从门内射出,均匀地打在玛蒂尔达的脸上。这道光过于强烈,以至于观众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只有在走廊光源不足的情况下,门推开时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对比效果。

在电影中,走廊上的光源很充足,几乎可以和室内光源持平。在内外光源几乎一致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导演希望我们注意光源的存在(不幸的是,除非精于影像语言,否则,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很难引起观众普遍的注意)。

如果拆解这一镜头,就容易了解构成影像的各种元素,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画面运动:表明莱昂开了门;

俯拍:摄影机从高处俯拍,表明有人从上方看着玛蒂尔达;

光源:室内有强光射出,给人以圣洁之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