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端午节(1)

传家 作者:任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有“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等称谓。因为“端”有“开端”、“初”之意,加上农历以天干纪年,五月又称“午月”,因此这一天逐渐演变为“端午”。

根据历史记载,由于五月初五时至夏季,蚊虫疫疾开始横生,被视为“恶日”,所以端午节很多的习俗都是为了除疫避厄。不过端午节最具代表的习俗龙舟竞渡、包粽子,它们的起源则有不同的说法。

提到端午节,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本来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一度颇受重用,但因此在朝中树敌,不断被进谗言,后来反遭流放。眼见朝政败坏,屈原忧国忧民,写出《离骚》、《九歌》、《天问》等脍炙人口的楚辞。后来秦国攻陷楚国首都,屈原痛不欲生,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投江自尽后,楚国渔民纷纷驶船来回于汨罗江打捞,为了怕水中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不但敲锣打鼓,还把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食。后来为了祭祀屈原,又怕蛟龙把饭团吃掉,于是人们把煮好的糯米饭放入竹筒后再投入江中;其后逐渐演变用叶包成粽子。这就是龙舟竞渡与包粽子的由来。

不过根据南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初五竞渡是东吴地区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吴国的忠臣伍子胥而有的习俗。伍子胥屡劝吴王夫差要灭掉越国,但夫差听不进去,反而赐宝剑要他自尽。伍子胥向旁人说:“死后把我的眼睛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于是悲愤刎剑而死。夫差大怒,还把他的遗体装入皮革,于五月初五投入钱塘江。伍子胥后来被尊为河神,他比屈原还早了三百年,而且屈原在《九歌》也曾写到划龙舟的活动。

知名学者闻一多则在论文《端午考》中指出,五月初五赛龙舟始于古代越民族的图腾祭。这项说法也已获得许多出土文物的佐证。因此,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应该比春秋时代还要早,不过屈原的感人故事传颂后世,早已成为端午节最具象征的代表人物,端午节当天也是我国公认的诗人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