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迷魂记(5)

从弥敦道出发 作者:王小牙


月半轩尼诗

身边的异性友人有的爱范冰冰,有的爱桂纶镁,有的爱林熙蕾。但他们统一都爱汤唯。有时刻薄地想,他们大概都是爱《色?戒》里那双被撕开的丝袜罢了。

看过《月满轩尼诗》后,才一点一点察觉出汤唯的美来。

《月满轩尼诗》的编剧和导演是岸西。十几年前她编剧的《甜蜜蜜》至今仍是我挚爱的港片之一。以前听邓丽君唱的《甜蜜蜜》,总觉得有点女人的小矫情和发嗲。自从有了电影后,再听到或者哼起这首歌时,总会涌起一丝惆怅在心头。

同是爱情电影,但比起《甜蜜蜜》的大起大落,《月满轩尼诗》只算是一段爱情小品。它和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是一杯淡极的清茶,一口口喝时没有特殊的感觉,只是非常之解渴,且事后回味,唇齿留香,口有余甘。没有剑拔弩张的刀光剑影,没有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故事的戏剧冲突亦不强烈,像极了我们日常的生活:虽则时有波澜,但这种波澜在自己看来是大事,在旁人眼中却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与王佳芝不同,汤唯此番饰演的爱莲呈现出的是一种妩媚的娇俏,性感的单纯。这些气质杂糅起来,让她变得非常迷人。这种迷人不再具有挑逗的风情,而隐藏在平静之下,暗潮汹涌。

许多刚到香港的人,都会好奇:香港有上环、中环,那下环在哪里?

轩尼诗其实就是“下环”。轩尼诗,原意为小湾畔,在150年前是港岛北岸线的一个细小多沙的海湾,因为在地理上它是处于较低的位置,故又称为下环。

轩尼诗道位于香港岛北岸中央位置,连接香港岛西面的湾仔与东面的铜锣湾。路线大致为东西走向,大部分路段为四线双程行车,西接金钟道,东接怡和街。它是一个新旧并存的独特社区,揉合旧传统与新发展的精粹,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和最富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

找寻张爱玲曾经提过坐巴士往香港大学的风景,或仅是虚拟的感觉,便要由轩尼诗道开始。轩尼诗一词充满殖民地文化色彩,它是为纪念第八任港督轩尼诗爵士而命名。然而轩尼诗道的命名,却是他离任二十几年后的事,历史对他的记录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允许华人在中区兴建商店与建筑物,另一是委任第一位华人非官守议员伍才进入立法会,拉拢当时日渐富裕的华人精英以稳定社会。轩尼诗道与轩尼诗的关系亦仅此而已。

虽然有个美丽的名字,但轩尼诗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市井之地。它和湾仔其他的街头并无太大不同。一样的人流密集,一样有茶餐厅、双层大巴和许留山。

轩尼诗除了汤唯,还有声名赫赫的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的故事,早已被香港电影人拍了个烂熟。但奇怪的是,每一次看,我都会唏嘘不已。

南海十三郎名叫江誉镠,別字江枫。1909年出生于广州南海,因在家中排行十三,故称南海十三郎。他的父亲是广州名士江孔殷,清末最后一科进士,世称江太史。江太史交友广阔,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到三山五岳三教九流都来之不拒。太史第内常年食客满堂,饭局不断。粤菜中的经典传世之作“太史蛇羹”即在江太史的亲自指导下诞生于江家私厨。

南海十三郎早年就读广州河南南武中学,因顽皮闹事而被逐出校。香港大学习医时,为爱情而中途离港追随女友到上海,适逢一二八事变而不能回港,无法完成学业。后来晋身梨园,效力于觉先声剧团。他恃才傲物,创作事业如日方中时,却遭逢爱情和事业的打击,生活潦倒,更因神智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晚年四处流浪,最后在青山医院病逝。堪称男版的“卡蜜儿?克劳黛”。

在轩尼诗道流浪的那些日子里,南海十三郎早已神志不清。唯有一些至今健在的老人,还记得他从街的另一头信步走来的样子。虽然失常,南海十三郎却依然保持着读书的礼节,才不动粗,也不会大声喧哗。如有人认出他来,施舍些饭食,他便欣然接受。

南海十三郎的一生,如同《红楼梦》一般,前半部繁华后半部悲凉,“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而轩尼诗道,正见证与记载了这场悲辛。

漫步在轩尼诗道时,正值晴空夜晚。所以抬头仰望,也能望见明月当空。只是并非月中,没有满月,也算是稍留遗憾了。交通tips

巴士:25路

地铁:湾仔站A2出口、A4出口及B1出口

铜锣湾站B出口及D2出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