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迷魂记(12)

从弥敦道出发 作者:王小牙


城市漫游记

在香港的最后两天,我和梦妮、笑笑三人,决定“大暴走”一次,游览香港所有的展馆。

香港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市区面积的六分之一,不及长沙十分之一。两天的时候,足可以环绕整个城市一周,何况只是游览展馆而已。

直到搜集资料时,计划得太过简单。香港的展馆实在太多,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展览馆、科学馆、资料馆加起来,足有52个之多。别说两天,就算一个星期的时候,也看不完全。

于是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展馆。梦妮选择了香港天文馆和杜莎夫人蜡像馆,从小喜欢《昆虫记》的笑笑理所当然地去了香港科学馆和爬虫馆。我则是庸俗地决定一个人去逛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艺术馆。

香港文化中心旧址是旧九广铁路的总站,总站拆毁后地皮建成了现有的文化中心建筑群,而总站的钟楼得以保留到今。设备先进,包括一个有2100个坐位的音乐厅、两个大剧场、一个试验剧场、美术馆,还有六个展览厅在内的多种设施。中心吸引各种一流的艺术家来这里表演,包括各式音乐会、歌剧、音乐剧、大型舞蹈及戏剧、实验剧等演出,亦是举行电影欣赏、会议及展览等活动的理想场地。现时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是香港主要的表演场地。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文化中心。几年前我曾在这里看过一场芭蕾舞剧,2011年也阴差阳错在这里欣赏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一场演出。但我从未认真观赏过它的全貌,只匆匆过也,云和风都不曾带走。

我对香港文化中心的音乐厅倒是印象深刻。椭圆形的设计,共2019个座位,内设有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有93个音栓和8000支音管,非常独特。虽然并非正宗的音乐发烧友,仍觉得坐在其中听音乐演奏的感觉妙不可言,远胜在家中POLKAUDIO的音效。

除了斜坡式的外观,香港文化中心最大的特点,当属没有窗户。设计师所想表达的,正是“里面的表演由观众自行评判”。

香港人其实很乐于做文艺批评。任何艺术家,只要香港有作品面世,都需面临严苛的“审判”,哪怕你知名如马尔克斯也不例外。香港名媛会批评夏姿?陈“款式老气,附庸谄媚”;画作卖出千万高价的赵无极在某些鉴赏者眼中也逃不过“媚俗”的概述;当年风靡台湾岛的《练习曲》也在香港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虽然常被称为“文化沙漠”,但香港的独立思考精神却从未荒芜。

香港艺术馆就在文化中心的不远处。里面展览的艺术品都可谓是香港的“最高级别”。 早在艺术馆成立之前,商人遮打爵士和何东爵士,先后将其私人珍藏捐赠给香港政府,当中大部分是描绘18﹑19世纪珠江三角洲及中国沿岸商埠的绘画,亦有照片及地图。其后政府又收购了塞耶及罗氏的藏画。1962年香港艺术馆的前身香港美术博物馆成立,接收并负责管理这几批画作。艺术馆以此作基础继续购藏,形成今天颇具规模的历史绘画藏品,至今藏量已有一千一百多件。历史绘画既能反映出当时知名或佚名画家的艺术成就,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这里为你介绍艺术馆历史绘画的部分藏品,囊括了中国画家的细致工巧,及西洋画家的淋漓笔触。从中你会看见香港开埠前的纯朴面貌、在殖民地政府统治下的发展变化;又可感受上一世纪澳门南湾的浪漫情调、广州城昔日的繁盛景况。

其后香港艺术馆曾多次举办国内外著名画家的画展。而我前往时,正好赶上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画展。因是星期三公共开放日,所以展厅内游人众多。一部分甚至是从海外或内地特意赶来。

此前也与文化界的朋友探讨过国内各艺术展馆的现状。他经营艺术事业多年,也策划过许多大型展览,对此涉猎颇深。他曾给我看过许多欧洲博物馆的图片,比之国内,相差甚远。他说,其实展品的差距倒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每个城市热爱艺术的心,简直云泥之别。

国人不太爱看艺术展。就算是每日排队人口甚众的湖南省博物馆,也不过是因门票免费而吸引的旅游团队而已。真正愿意花时间去看展览的人并不多。

北京、上海比长沙略好,香港又更胜京沪一筹。但也仅仅是“一筹”而已。

虽然香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保护比较完善,而各种场馆的分门别类也十分细致,却依旧抵不过市民们日渐游荡的心。在步履繁忙的大都市里,有几个人愿意停下脚步去观赏一场静默的演出。即使是周末,大多数人也宁愿宅在家里补眠。

在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会花时间去思考衣食住行,享受与游戏人间。极少的情况下,才会思量如何填补心灵空虚。在每一个满足与温饱的时刻,都不会去关心那些似有若无的哀与愁。

我独自漫步在这座车水马龙“空城”之中,迅速地彻底地完成了一次自我的精神对抗。只有美与善才能催促我们不断向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