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魔鬼的狞笑——经济泡沫的先声(4)

货币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覃方


这种投机行为在法国迅速弥漫,没过多久,全法国的人都知道了国债债券可以用来买一种股票,而这种股票可以升值并兑现。于是国债投机戛然而止,民间持有的国债数量大幅缩减,密西西比公司则成为了法国国内最大的债权人,而密西西比公司的掌门人是约翰·劳,他同时又是法国皇家银行的管理人,掌握着货币发行的大权。到这里看,似乎整件事情做得非常巧妙,但事实上这驾马车离悬崖只有咫尺之遥。

在各方的炒作下,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市值不断上升。而约翰·劳为了满足市场,亦不断增发新股,往复循环之下,公司股票最终上升到了一个可怕的高度,每股价格达到了9000里弗尔。这时候,约翰·劳为了再次推动股价上涨,居然决定增发货币。这件事情让约翰·劳在后来的日子里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他做出任何决定,结果都不会被改变。因为对于这种泡沫问题,时至今日亦无任何人能够找出得救之道。

毫无悬念的,泡沫破灭了,境况同近一个世纪前的荷兰没有太大分别。同样是哀鸿遍野,所到之处阴风惨惨,交易所挂牌歇业;不同的是,连银行也被强行关闭了,又是一次从天堂到地狱的瞬间坠落。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是蹦极的人被弹到最高点的那一刻,突然发现绳子断了。

就在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惨剧上演的同时,英国不甘落于人后的也搞出了一幕惨案。造化弄人,这起惨案的发生孕育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而此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起惨案是如何发生的。

1711年,一个名叫罗伯特·哈利的贵族人士创办了一家公司,名字叫做“南海公司”(又是一个相同的开篇)。该公司一开始经营的是黑奴贸易和捕鲸业,但业绩平平。为了得到贸易上的特权,实现暴利目的,公司开始募集大量资金,专门用于购买英国国债,不久后就成为了英国最大的债权人。在公司各方面的运作下,英国政府最终同意将贸易特权作为利息支付手段,南海公司终于如愿以偿,迅速开始扩张贸易并大量发行公司股票。

就这样,一直到了1719年,南海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型企业。这一年,英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下令中奖的国债债券(类似于今天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的中奖发票)可以和南海公司的股票进行兑换。这一点与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十分类似,当时英国国债债券同样面临不断贬值的危机,债券市场的投机风潮随之到来。

由于贸易上的扩张,加上公司成为英国国内最大债权人的消息逐渐传开,南海公司的股票迅速走红。到了1720年春天,公司股票已经涨到了每股130英镑的价位。这一年,南海公司又打出了一张牌,他们通过行贿得到了英国国债除英格兰银行和东印度公司所持有的部分以外的全部经销权,这让公司的股票从130英镑每股一下子涨到了300英镑。同年4月份,南海公司决定增发100万股的新股,之后价格上涨到了每股340英镑,到了月末,公司决定给股民发放10%的红利,以答谢股民的支持与厚爱。如此丰厚的红利自然吸引了更多的买主,公司的股票随即再次上升了一个台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