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衰落的大国(14)

国家竞争优势(下) 作者:(美)迈克尔·波特


今天的英国,能保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偏重在以基础科学为主的产业、英国能提供一流人才但薪资相对较低廉的产业、曾经辉煌一时具有抢先进入优势的产业(包括金融、贸易及艺术等领域),以及满足特殊、高级需求的产业。这些提供奢侈品、高级服务、金融、信息乃至一般商业服务的产业,大多集中在伦敦,也展现了地理位置集中可增加优势的特色。然而,英国的问题是,单靠伦敦无法创造出满足英国人需要的高薪工作机会,而伦敦与其他地区的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了。

撒切尔政府力挽狂澜由于不同的政治领导人上台,一些影响英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开始出现变化。撒切尔政府的施政重点是教育改革,也促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企业愿意在员工培训上投资。英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每周工作时数与薪资也都开始提升,工作意愿也因为减税与高所得而增强。由于撒切尔政府立法限制工会权限,英国的劳资关系开始改善,也使企业愿意重整结构,进而刺激并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在繁荣的伦敦与东南地区,消费者的需求不但越来越高级,甚至已达到挑剔的程度,再加上一流零售业者的推波助澜,新式消费型产品也正处于不断发展中。另外,经过多年的管制后,英镑汇率终于在1979年取消管制,恢复市场机能,这为英国企业带来更多竞争资本的压力。

经历过整个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初期的经济萧条后,大多数英国企业终于认清竞争力是不进则退的。而一阵接管旋风也刺激了一成不变的企业体发展更积极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趋势,又为电信和电气等产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自由化的政策也对金融服务业有利,更添加了英国的竞争优势。英国民众对竞争的态度也在转变,愿意主动参与竞争,竞争的风气为产业带来复苏的新气象。

英国的企业家精神也开始盛行,撒切尔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赞扬企业家的表现。英国发展中的风险性资本市场,运作实效更居全欧之冠。另外,地方政府鼓励外国企业在不景气地区设置装配工厂,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的英国经验说明,改革风潮可以引发一连串有活力的政策,进而牵动整个经济体。

依然是长夜漫漫然而,英国要达到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境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英国在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大幅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要素的创造活动也嫌不足,绝大多数的外商投资只是看重英国的低工资,这种投资形态对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种限制。而一些刚刚由国有转民营的企业,仍然习惯躲在法规的保护伞下,继续坐享垄断的特权。英国对消费型产品的需求虽已提升,但工业性产品的需求还是处于不利状态。投资人、企业和普通的目标也并非放在创新与长期成功上。此外,英国产业的投资速度还不够快,竞争形态也很生涩,要求政府补贴与保护的声浪仍然很高。不可忽略的是,因改革而激发的生产力提高可能只是暂时效应,并不能保证持续的表现。有关这部分,作者将在第13章作更多的讨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