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达尔文错了吗?(9)

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 作者:(英)伦纳德·蒙洛迪诺


膜翅目昆虫的故事还不只如此。比如,尽管雌性膜翅目昆虫与她们的姐妹关系紧密,但和雄性膜翅目昆虫的关系却不是很紧密。因此,如果我的描述是正确的话,那就可以推测出雌性后代的数量应该多于雄性后代,甚至可以推测出性别比率。科学家观察到的结果与我的推测非常接近。另一个细节就是一些社会性昆虫物种,雌性王后与许多雄性交配,这样就会有很多同母异父的姐妹,它们的关系并非很紧密,而在这些社会体系中依然体现出同样的利他行为。这又是为什么呢?最终这一谜团在2008年的一项震惊学界的研究中得到了解答。经过复杂的DNA分析,这份研究表明,每个世代的蜂后都是一夫一妻制,这样所有蜜蜂姐妹都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关系都非常紧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社会性昆虫的合作,原本是进化论遇到的挑战,却被证明它不仅不是进化论的缺陷,反而为它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这种互利关系不仅存在于昆虫类中,对于动物也是如此。但是利他行为是有限度的。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种情况,其中一只动物有充足的食物,另一只动物则快被饿死了。这只做出利他行为的动物被饿死的概率只下降了一点儿,但另一只得到食物的动物的生存概率则大大增加了。但是除非给予者和受益者之间有共同的基因,否则给予者继续生存,将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就会略微下降,而且它自身的基因从生存角度来看也未得到任何回报。如果这只动物一直这样无私下去,他能吃到的食物数量就远远不如其他那些只懂得索取,而从不回报的同类。根据自然选择原则,结果就是这种无私的动物会灭绝。但是如果这种动物的利他行为是有选择性的,通常会对与它群居的动物才有这种无私行为,事情就不一样了。我们确实在很多物种中都发现了这种形式的利他行为。

选择利他对象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复杂的识别能力,记住哪些回报过自己,哪些没有,并停止对那些不懂回报的对象再提供帮助。动物拥有的这种利他行为可以在其他动物需要时提供帮助,而当自己需要帮助时也可以得到回报。这被称为互惠利他主义。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倾向,行为经济学家详细地研究了这种倾向,并设计了很多游戏让志愿者通过合作来赢得一定的奖金。

另一种选择利他对象的方式就是只对自己的亲属提供这种帮助,这种利他主义被称为亲缘选择。当生物与自己的亲缘,特别是近亲分享食物时,它们之间的基因非常相似。尽管给予食物的生物的生存概率会有所下降,但它依然增加了自己基因生存的概率。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这种利他基因会遗传下去,利他行为也会继续下去。亲缘选择是可以观察到的。比如,它推测动物界的利他行为更倾向于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动物,而不是那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动物;而且关系越紧密,利他程度越高,这些推测都得到了实证主义研究的验证,无论对鸟类还是日本猕猴都是如此。

达尔文并没有错,但正如迪帕克所言,达尔文的工作也就止步于此了。大多数人在过马路时,即使是一个乞丐,都会下意识地左右看一下。我们体内拥有某种基因,让我们能觉察出危险,但是却没有基因能让我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左右都观察一下。我们没必要形成这样的基因机制,因为每代人都能轻松地解决他们面临的新问题,而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