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彻底易犯错性假说(1)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索罗斯给开放社会的建言 作者:(美)乔治·索罗斯


我将在下一章节中详细讲述开放社会的理念。在此之前,我想着重探讨不完全理解(或称易犯错性)。我大致同意波普的观点,但我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了解其体系。波普说,我们有可能是错的,但我认为我们一定是错的。我将它称为彻底易犯错性(radical fallibility)。我的依据是:我们能够对现实有一定的领悟,但是我们了解得越多,等待我们理解的事物也越多。面对这个移动的靶位,我们将知识过度延伸到一些不太适用的领域,我们获得的知识也将因此不堪重负。即便是对现实正确的解释也注定会产生曲解。这个观点与彼得原理类似。彼得原理声称,每个有能力的职员都会被提升到更加高级的职位,直到他不能胜任为止。

我的观点在认知语言学家,特别是乔治·莱考夫的发现中找到了依据。莱考夫认为,语言往往依靠隐喻来表达,而非严密的逻辑。隐喻的作用方式是:把一种情况中的观察结果或者属性特点移植到另一种情况中,而这个移植过程难免会进行过度。这在科学方法的案例中得到了清楚的印证。科学是获得知识的有效方式,这样一来,它似乎与“我们一定是错的”这一彻底易犯错性的假说相矛盾。由于自然科学大获成功,社会科学家就会不遗余力地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们再看看古典经济学理论,它所使用的均衡理论就是对牛顿力学的模仿。因为在金融市场中,预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声称市场趋于均衡的观点与事实是不符的。理性预期的理论历经重重扭曲,创造出一个以均衡为常态的人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实必须服从于理论,而不是理论必须适应现实。彻底易犯错性假说正适用于这类情形。

即使社会思想家的研究方法无法达到科学方法的规则和标准,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用科学的外衣来伪装理论以获得认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马克思都宣称,他们的理论在自己身处的领域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因为它们是科学的理论(当时人们认为科学定律是确定性的)。波普成功揭露了这些理论,特别是马克思的理论。波普表示,这些理论无法根据他的方法论体系得到验证,因此它们不具备科学性。但波普的验证还不够彻底,他没有发现,社会现象的研究会遇到自然科学研究中所没有的障碍——人的不确定性原则。因此,对自然科学的盲目模仿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一般均衡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都和现实南辕北辙。这些例子证明,原本能够导出正确结论的方法,如果遭到过度利用,将因为负荷累累而不再有效。

试想一下,如果我的异议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而且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理性预期理论都遭到摒弃,它们就不再是彻底易犯错性的例子了。这也表明我的假设存在致命的缺陷:它不一定正确。正如波普的验证还不够彻底,我是验证过度了。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的,而且错误观念也能得到纠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