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距离(1)

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作者:金伯扬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距离有多远?

有人说,很简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无非就是一个品牌和一个LOGO的距离。以前是给别人代工生产,现在贴上自己的品牌;以前做出口生意,现在做国内市场,产品还是自己的,质量同样也是符合国际标准,市场也将会是自己的。

如果你是OEM工厂的老板,如果你是这个思路,那提醒你一句:你最好断了做品牌的念头,如果你不信,那你的品牌之路,注定是死亡之路。

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做过品牌转型的工厂老板,他们都有一个切肤之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其间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

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烧了大把的钱后折戈而返,品牌之路成为心中永远的痛,转型成功者寥寥无几。

代工工厂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有一句话也许你不认同,但是现实状况就是这么残酷——对绝大多数工厂而言,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

有很多工厂死在了等待的路上。从2011年开始,媒体不断报道的多地企业的倒闭潮,大部分就是传统的工厂企业。我们没有去考证那些报道,也不想列举相关的数字。不过,从珠江三角洲的工厂生存现状来看,就知道媒体的报道并非空穴来风。制造业集群区域的工厂关门倒闭的案例,远远比媒体报道的悲壮,也更加让人沮丧。

命运的转折开始于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的出口型工厂是最直接的连带震动者。有一个老板比喻工厂是“受挤压的夹心层”,上游原材料大幅上涨,下游国外品牌的消费市场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影响到消费市场。而面对消费者,产品的价格又不能随便提高,国外品牌商的首要策略就是压低OEM工厂的出厂价。来自上下游的同时挤压,让工厂喘不过气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劳动力成本一涨再涨,中国代工工厂的竞争优势日趋下降。

赶订单时代,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即使用足了机器、用尽了人力,甚至需要找其他的工厂进行外包,工厂也做不完纷至沓来的国外订单。收益上的繁荣景象和内心的幸福,很快就掩盖了管理上的不足。大部分工厂老板丝毫不会怀疑“明天会更美好”——不断扩充工厂规模,对工厂中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却怠于多费心力。

在过去的10多年里,这种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代工模式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让世界认识到了“MADE IN CHINA”。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