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为世范做人师》1.学高为师要谨行(3)

行为世范做人师 作者:刘冰


我说过,教育不是标准件,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个十四岁的孩子不爱念书,妈妈很困惑,要我跟他谈谈话,这孩子有心理障碍。我告诉他说,我是老师,你要有话就跟我说,说了老师帮你想办法,不说就四个字“你好再见”。孩子说不爱上学,上学太累。家长一听,就说你这孩子真是不争气、真没出息、白养你了,将来怎么办?不停地责备他。我说这个责任在老师和家长,不在孩子,因为这个孩子见着我也没鞠躬,没有学《弟子规》,家里也没有一个学习的氛围,他没有感到学习是个乐趣。我们有几个学国学的孩子在唱经典,这是多好的事儿啊,说着唱着就学习了,学习就这样轻松,多高兴啊!老师还赞叹“你真棒、真好”,从小就培养他。

“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不能专门抓学习成绩。我听有的家长说,老师经常是谁考的成绩好就抓谁,专心培养,其余的学生都不大管了。现在的学生不是能否拿到大学文凭的问题,而是孩子的天性还在不在的问题。这种应试教育把人给废了。一些大学现在成了高等技术传习所,大学生不懂得最基本的道德。其实基本道德是在幼儿园这一阶段形成的。你看小孩子看见客人进来问好喊得多响亮,大学生一见老师来了却装作没看见溜走了。小学生上学扫地、打扫卫生要轮流值日,现在的大学却不扫地了,说是有清洁工来打扫。这是谁的错?教育理念的错、老师的错,老师要带头做才是。

我在师大分校讲课,因为外系来听课的人多,经常在阶梯教室讲课。阶梯教室的窗户多,我发现窗帘有几个钩子掉下来了,看上去很脏,好像有一段时间没洗了,心想会有人做的,可连续几个星期都没见有人动。有次我讲完一天的课,临走时,叫一名同学帮我把所有的窗帘卸下来用车拉走。学生们明白了我的用意,抢着说:“老师,我们来洗。”“我家有高级洗衣机,正好派上用场。”“别争了,下个星期三上课就带过来了。”家里的洗衣机能够给学校这么多的学生服务是多好的机会,回家把这些窗帘分批洗好,再用熨斗熨好,叠得整整齐齐,下一周上课时带过去,和学生一起挂起来,心里乐滋滋的。学生上课往前看、看老师,可老师要环视学生往四周看,窗帘直接影响老师的心情。环视着被洗净、熨好的窗帘,心情好极了!

我有一句话是“精神状态决定成败”,老师要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学生喜欢我,我就高兴;你要是不懂事、烦我,上完课就再见走人了。老师一上台来你们就皱着眉头看着我,我不就没情绪了?能讲好这个课吗?欢迎我不?得脸上写出来。每个人得意了,脸上才能现欢喜相,老师来了高兴啊!我看你们高兴自然也就高兴,会欢欢喜喜地给同学们鞠个躬。这种氛围别的大学里没有,老师上课随便站着。

“站要直,坐要挺”,我上课就一种方法,一天上下午六小时的课全是站着,老师站着给你立规矩。让你站二十分钟累不累?好,开始坐着。读书时变换姿势不就完了吗?何必歪着靠着呢?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平时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学生说刘老师大家风范,先给学生鞠躬。我说赵本山不是早就唱了吗,现在世道变了,老的要给少的拜年,我要不给你们鞠躬,你们能还礼吗?现在我的学生已经心甘情愿地给老师鞠躬了。我说我们是做老师的,行为世范,到讲台上不给学生鞠躬,这样的老师以后不受学生的欢迎。就算学生现在是客户,老师是不是也应该讲职业道德啊?何况要行为世范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