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锵锵三人行·跟陈丹青聊天》艺术抛弃官样文章(3)

锵锵三人行:跟陈丹青聊天 作者:凤凰书品/编


刘索拉:我还是要说,那些打女同学的女孩属于"坏人"。我经历文化革命,我看过小孩,尤其初中生打人,欺负同学,我一点不原谅这些人,我觉得她们是坏人。

陈丹青:人心里的恶,很小就有。

刘索拉:而且这些打人的女孩子长大也不会变成好人。女孩宁愿打男孩都不能打女孩,你不能欺负弱者,欺负弱者就是坏人。

陈丹青:要知道她们长大了都会做母亲。

窦文涛:哎哟,还真是!

陈丹青:所以"母亲"这个词很可怕的,很多孩子的不幸经历都跟母亲有很大关系。

窦文涛:你好像说过中国现在没有女性教育。

陈丹青:没有!

窦文涛:那你想象中的女性教育是什么样的?

陈丹青:我一直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更不是上课,不是学位,不是专业;教育发生在所有领域,最重要是家庭教育,其次是邻里,然后到社会,最后才是学校。我们现在教育畸形是假定所有教育都在学校,你进过学校就算受过教育?NO。人生最早的课堂在家里,你爹妈是什么样,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外甥、侄子……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你的教育。等到你进幼儿园进小学,你已经被教育过了。可你去看看今天我们的家庭有什么教育。社会分层消失了,文化差异抹平了,不同的人群与生活方式遗失了,千百年文明维持不坠的一系列内在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毁损了,"文革"最后一击,中国地面成千上万有品质的家庭单位,亦即所谓"宗法教育"最后那点脉迹,也被连根拔除。总之,在人文传统种种资源当然无存的今天,我们对传统价值体系试图追寻、把握、攀援、附会的愿望,在家庭教育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即已不可能。

有一本著名的家庭之书《弗雷家书》,在我出国前就出版了,十八年后回国,这本书居然还在畅销。另有新书即《曾国藩家书》,也持续热销。说明什么?说明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长,已经没有了。而这样的家庭,是要千千万万好家庭好在那里,才会出那么几家--民族的种性,不会断绝,种性之禀赋优异者,也不会断绝。现在、将来,我们还会不断冒出新的钢琴神童乃至种种天才,但是还会有那样的家长,给孩子写那样的家信吗?在如今的千万封家信中,还能浸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