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妈妈的佛法书之育儿篇》停止评判

妈妈的佛法书之育儿篇 作者:(澳)萨拉·娜塔莉


如果做家务时发现自己心情很糟糕,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在忙着贴各种负面标签。做清洁时,飘过心中的词语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单调”、“浪费智力”,这些都带有严重的负面评判色彩,对保持平和之心没有任何好处。佛教徒的办法,不是把这些词换成正面的就完事了——“家里的上帝”、“服务最爱的家庭”这仍然是评判。用佛陀教导觉察的话来说,就是“保持觉察,安然自在,不被任何世俗标准困住”。

开始修行后,我们会努力去如实地看待一切,不带惯常的投射。这意味着,打扫房间就只是打扫房间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开始我觉得这好像没什么稀奇,但当我检视自己关于打扫房间的投射时,却发现对我来说,打扫房间有很多其他的意义,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会让我享受这个活动本身。比如,我发现打扫房间是:

● “女人才干的活”,是一种自我压抑。

● 没有报酬,没人认可的,不被重视的。

● 老公应该多干的。

● 讨厌的事,应该尽快干完,这样我就可以找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干了。

● 让客人印象深刻的方式。

● 无聊的事情,最好别干。

很显然,我关于打扫房间的体验和单纯的打扫本身没什么关系,倒是和我个人的限制有关。我肩膀上扛的那些意义,都是单纯地做事情获得快乐的障碍。自从做妈妈后,观察到的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是,孩子们还是小宝贝时,就要从我手里抢走扫帚帮我的忙,我心中有点失望。不只是因为他们会搞砸,而是心里有一块,一个长期被压抑的部分,需要得到满足——这份满足来自于自己做清洁这个过程。

在打扫房间时观察念头,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投射。我们会注意到长期持有的信念、负面的联想,不要沉溺于它们,也不要相信它们,我们要做的是放下它们。做的时候偶尔停一会儿,把注意力带到当下一刻,提醒自己我们只是在打扫房间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