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香山深处(1)

第二次握手 作者:张扬


7、香山深处

山西忻州有一座基督教堂——福音堂。牧师查智善是英国人,来忻州传教已四十年。他穿中国衣服,说中国话,而且是一口地道的忻州话,还取了这么个中国名字。他原名查尔斯,而“查尔斯”无论作为姓还是作为名在英国都很常见。“查”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智善”则来自基督教第一条教义:宇宙间有一个“全智、全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

光绪十六年即纪元一八八八年,福音堂附近出现一个年约十岁的乞儿,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但相貌端正,眉清目秀。查智善与之攀谈,得知小乞儿名叫苏凤麒,“凤凰的凤,麒麟的麒”。

几个月前的一个夜晚,这孩子拿着星图和望远镜,邀小朋友叶楚波一起攀上山顶的古烽火台,寻找一颗新出现的彗星。但天气陡变,风狂雨骤,山洪暴发,道路阻断,两个孩子走投无路。泥石流吞噬了村落和宅院,包括苏、叶两家;两个孩子虽因外出而幸免于难,却同时沦为孤儿和乞儿。两人后来分手,苏凤麒流落忻州,叶楚波往汾阳方向去了。

查智善收留了苏凤麒,在福音堂充当佣童兼歌童。后又收为养子,让孩子叫他“爸爸”。其时查智善已经六十三岁,与苏凤麒的年龄差距等于祖父和孙子。

查智善通晓数学历算和多种语言文字,熟谙中国文化。他将自己的学问悉心传授给“儿子”,并很快发现这孩子在数学、天文、语言和音乐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一八九二年秋,六十七岁的查智善动身返回英国,将十四岁的中国儿子也带走了。老人住进伦敦北郊一所修道院,在一所大学兼点汉学课程。苏凤麒则被送进一所公学。这所男子学校曾栽培出许多著名学者和高官显宦,这是第一次接收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男孩。一八九五年,苏凤麒考入剑桥大学。

剑桥位于英格兰中部,在伦敦以北约五十英里,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小镇,绿林掩映,滨临碧波荡漾的剑河。人口仅数万,清静异常,满眼是中世纪古建筑,大小教堂尤多。纪元一二○九年,这里最早出现彼得学院,后来陆续创建了别的学院,绵延近三百年终于形成剑桥大学。今天的剑桥大学共设有二十八所学院和三所研究生院。诺贝尔奖设立之后的历史证明,就大学而言,剑桥大学膺此殊荣的人数居世界第一;就英国而言,诺贝尔奖得主的三分之二出自剑桥大学。

苏凤麒在圣约翰学院攻读数学和天文学。获博士学位后在圣约翰学院和东方学系任教,很快升为教授,并在格林尼治天文台任职。他渐至著作等身,当上圣约翰学院院士,成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和皇家学会会员。

纪元一六七五年,查尔斯二世下令在大伦敦东南部泰晤士河畔一处高坡上建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测绘天图,帮助海上舰船定位,确立记时手段和编纂天文历书,等等。这个天文台一七○五年公布的《英国天文志》,一七六七年开始出版的《航海天文年历》,一八八○年确立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都是世界上顶尖级的科学成果。一八八一年国际地理学家会议建议以通过格林尼治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它同时还是地理经度起点和世界时区起点。太阳直射在这条子午线上的时间即所谓“格林尼治平时”中午十二点,是世界标准时间的基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