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网络新新词典》职场通勤

网络新新词典 作者:风君


3 职场通勤

【毕漂族】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度396个新词之一,指大学毕业后未能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稳定的弱势就业群体。“漂”不仅形容其生活飘摇,工作无着落,还兼指其工作地远离家乡出生地。类似意义的词还有“飘摇族”。

考源: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源不断涌入就业市场,与农民工,再就业职工汇合成汹涌的就业大军,又恰逢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所造成的职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浮现出来。大学毕业生不仅很难找到自己期望的工作,而且就算降低期望值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从而有一部分人陷入“毕业后就失业”的窘境。2009年9月,《新民晚报》首次以《应届生:将就着工作还是加入“毕漂族”》为题对这一群体进行了报道,并将其命名为“毕漂族”。2010年中,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也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分析。蓝皮书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将其划分为“就业”、“半就业”和“失业”,又根据其出生地、学习地和就业地的区别细分为“全漂族”(出生地和学校所在都不在就业地)和“半漂族”(出生地不在就业地但学校在)。

辨析:“毕漂族”的产生有各方面原因,如一些毕业生对自身定位较高,不愿从事不合意的工作;因为考研等而错过招聘季节导致赋闲等个人因素也是存在的。但是,当这个群体本身已经进入统计学范畴时,就不能仅用个人原因来解释了。根据《就业蓝皮书》显示,“毕漂族”总共有55%的比例集中于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最多。其半年后的月薪仅相当于同届毕业生全国平均月薪(2129元)的约一半,较多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家乡基本是地级及以下城市或农村。从中不难窥见其整体特征和生成原因。“毕漂族”多为贫困地区背景,却又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讨生活,无城市户口,无关系背景更是使他们在职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其身份特征与“蚁族”有重合,是蚁族之中最不得志的一个群体。根据廉思2009年的蚁族调查报告,约20%的蚁族受访者工作状况为“失业”,他们应该就是“毕漂一族”。对于此类“毕漂族”,光是提倡毕业生准确自我定位恐怕并没有太大效果。

雷同词:飘摇族、半漂族、全漂族

相关词:蚁族

【赖校族】

词义:指大学毕业之后,既不工作也不继续考研深造,而是选择以各种理由“赖在”学校不走的群体。

考源:“赖校族”的出现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到来的,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情况尤为突出。2006年初,《广州日报》便以《大学出现“赖校一族”》为题对这种现象进行报道,分析了“赖校族”生成的原因以及其问题所在。“赖校族”一词也从那时起渐渐传播开来。

辨析:“赖校族”留在学校的理由有不少,主要的表面原因是求职形势严峻,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之校外的生活成本太高,所以校内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简单的人际关系也有其吸引力。而在这些客观原因背后,其实凸显出的是“赖校族”过于依赖学校,企图逃避踏上社会后的人生转型,不愿面对生活压力的心理问题。虽然学校里的生活成本低,但也不是白吃白喝,这些花销仍多由父母提供。从这点上来看,“赖校族”与“啃老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把啃老的地点从家里搬到了学校而已。“啃老族”多为本身加在大城市的学生,而“赖校族”多为外地生源。毕业后想要在大城市里找一份工作的意愿也加强了他们“留校”的动机。毕业后一时间找不到工作,在学校盘桓一段时间作为中转,并无可厚非。怕的就是这种状态转为“常态”,错失就业机会,在学校里虚度光阴。所以,“赖校族”关键还是要克服自己的惰性以及对社会的恐惧心理,学会自己去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毕竟,“赖校”本身无法解决问题。

相关词:啃老族

【走班族】

词义:指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而在上下班时采取步行而放弃搭乘交通工具的群体。“走班族”多见于城市白领之中。

考源:“走班族”起源于国外,据称最初兴起于德国。当时知识分子界有感于汽车增多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便弃车不用而步行上班,并形成了一种新式的时尚步行健身法。之后这一潮流席卷欧美,并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白领阶层之中也有兴起。

辨析:“走班族”上下班不开小车给交通增添负担,不挤如同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和地铁,而是换上运动装,平底鞋,以步当车,乐得潇洒。为城市交通减负的同时也达到了适度运动,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目的。对于终日在办公桌前案牍劳形,又没有时间参加锻炼的城市白领,可谓是一举两得。虽然城市交通问题乃至汽车污染问题的解决光靠“走班族”恐怕难以解决,但他们的身影仍然是现代都市中一道可圈可点的风景。

相关词:挤班族

【挤班族】

词义:指那些乘坐拥挤的交通工具上下班,或是虽然自驾车,但往往遭遇上下班高峰交通拥堵,以至于在路上所花时间过多的上班族。

考源:“挤班族”的称呼,首先来自于公共交通在上下班时令人难以忍受的拥挤程度。对于京沪穗等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这种状况可谓感同身受。挤得密不透风的公交车,需要协管员在后面使劲推才能关上车门的地铁,上班高峰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都是上班族每天需要面对的梦魇。即使是自己买了私车,往往也是从“人挤人”变成“车挤车”。上下班耗时过长的问题依旧难以解决。“挤班族”一词体现的就是此类上班群体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自嘲,以及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抱怨。

辨析:“挤班族”可算得上是“走班族”反面,上下班对他们来说绝非轻松愉快的锻炼,而是一场煎熬。但是,并非是“挤班族”贪图便利而不愿步行上班自讨苦吃,而是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相隔过远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城市资源配置不合理,“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以及滞后的交通规划,都导致了上班路的漫长。据某项调查显示,中国人花在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为每天42分钟,高居各国榜首。而上班族们多集中在上下班高峰出行的情况则是给本就捉襟见肘的交通状况雪上加霜。如何解决“挤班族”问题,也是当今城市交通部门以及规划部门的一桩大事。

相关词:走班族

【捧车族】

词义:指买了车却不用车而将其闲置,只在周末和节假日才偶尔开车出行的新型用车群体。

考源:随着油价的上涨,燃油税的加征,买得起车用不起的现象开始普遍化,加之市中心堵车状况日益严重,于是“捧车一族”便应运而生。由于这类人群的特征就是买来车却“捧”起来不用,把汽车当做收藏品,于是便被戏称为“捧车族”。如果买了车不仅不用,而且还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车,那就是“隐车族”了。

辨析:“捧车族”并非中国特有现象,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拉美等地都出现过买了车却只在周末开的群体,可说是汽车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环节。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捧车族”,客观上也是经济发展的体现。但是,这种现象的蔓延对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无好处。买车不用,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也给汽车业产能发送了错误信号。人们为了追求舒适和便捷而购买汽车,却带来了尾气污染、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产业规划和城市布局缺乏长远目光的表现。现如今,“城市中心应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为主”已成为全球共识,“捧车族”的尴尬境遇是一个不小的教训。另一方面,买得起车养不起车,似乎说明了汽车养护成本过高,其实则是折射消费者在消费时的不理智。表明国内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还是将其当做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并非单纯的代步工具。因此才出现了把车供起来不用的怪现象。这是“捧车族”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从这些现象中,我们更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将经济增长和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统合考虑,而不能仅仅为了短期增长而盲目刺激生产和消费,否则可能会让社会为止付出巨大代价。

雷同词:隐车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