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晁子天麒麟,结交未及仕(2)

苏轼门人:晁补之传 作者:潘守皎


晁补之的诗里写道:山园中的芙蓉花开了,然而它却开在寂寞的深秋。在这样的时候,苏公独自来了,我知道,他是为了慰藉我的思念。我们在木叶尽落、寒风呼啸的山林中吟诗,静静地看着苍白的落日走下山巅。在诗兴阑珊的时候,他又独自归去,陪伴他的只有满囊的书卷以及孤馆的青灯。在第二首诗里,晁补之感叹苏轼不能用世,只能像陶渊明那样遁迹山林,而自己却没有古人的高逸之气,经世之才,难以追陪高士,只能徒然叹息。应该说,虽然此时的晁补之刚刚步入成年,但他对苏轼当时落寞的心绪,复杂的情感,还是能够相通和体认的。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晁端友除著作佐郎,应诏赴京师,于是晁补之和他的父亲晁端友踏上了北还之路。这年四月,苏轼也有密州之命,但他盘桓到秋天才离开杭州。新城县西四十里有陈氏园,为唐末睦州刺史陈晟故里及墓园。北宋熙宁年间,此处尚有绿草青山、古墓方塘,可供后人凭吊。苏轼每来新城,总是在此流连,而且总有晁补之伴随。这年秋天,苏轼又来到陈氏园中,只见荒塘落木,满目萧瑟。和他一起吟诗的青年俊才,也飘然而去。想起晁补之当时的诗作,他有些失落和伤感,于是,他和作了一首《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

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

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这是一座早已废弃的园圃,虽然在寂寞的黄昏还有幽花独放,只是很少有人前来观赏它。因为这座山城本来就十分穷僻,更何况这座废园离城还有很远的山路呢。可我到这里来做什么?是为了漫步荒园,感慨世事沧桑?还是为了一洗凡尘,看看高天上的流云?苏轼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只是再也见不到那个苦吟的诗人了,因此,清樽注酒,为谁而满,又为谁而饮呢?

苏轼对晁补之的欣赏源于他的文学才能,但更多的是情感和志向上的“类己”,这从以后晁补之在文学创作上步趋苏轼,人生观也深受其影响中就可以看出。苏轼在扬州的时候曾写过一组《和陶渊明饮酒》诗,其中一首就说:

晁子天麒麟,结交未及仕。

高才固难及,雅志或类已。

各怀伯业能,共有丘明耻。

歌呼时就君,指我醉乡里。

吴公门下客,贾谊独见纪。

请作鵩鸟赋,我亦得坎止。

行乐当及时,绿发不可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