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哲学导论》第4章 自我(22)

哲学导论 作者:(美)罗伯特·C·所罗门


自我同一性不只是你在哲学课上漫不经心的讨论中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它是你在每一次社会交往中所戴的一个面具和所扮演的一个角色(尽管在极其不同的社会交往中你所戴的面具和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没有多少不同)。它是你思考自身的方式,也是你每一次反省和自我评价时对自己作出判断的标准。它是你每一次行动所维护的形象,藉此你决定某一件事比另一件更“值得做”,或者,决定在既定环境中如何行动。由于它,你会在做完某事之后感到自豪、内疚、羞愧或欣喜。自我同一性的问题不只是哲学家们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生命每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时刻,它是一个我们都要或隐或显地面对的问题。

但是,你可能会说,为什么如下说法听起来很合理?有唯一一个正确的自我同一性观念或目标。在设想和判断自己的方式上,当代中国的一位农民显然不同于当代美国的一位大学生。一位长相英俊却极其愚蠢的欺凌弱小者与一位非常聪明和极具天赋的数学专业学生所具有的自我同一性概念,肯定非常不同。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来说,这可能毫无用处,他们随即就会宣称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并且认为“在上帝面前”我们全都一样,我们的同一性也由此得到断定。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尽管通常会维护便捷的相对主义,则坚持有一个超越所有这样的个体考量的范畴,我们称之为“做一个好人”。最终,我们会以同样的标准来判断愚蠢的欺凌弱小者和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如此,我们会认为他们应共有“做一个好人”这一标准。甚至在那些因文化差异而要求全然不同的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地方,我们可能依然坚持应用同样的标准。比如,南太平洋诸岛上的一位居民用以设想和判断他或她自己的条款,可能我们完全无法接受。但是,我们总是能够把与我们的规范的任何分歧还原为纯粹的“偶然差异”,坚持认为我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当然,人们是不同的,并且极其不同地设想自己,但既不能因此作出结论说那些差异是本质的,也不能因此作出结论说相对主义是正确的。最终,当你说所有人“本质上都一样”时,你就认为确实存在着自我同一性的普遍标准,而人们之间的差异,尽管我们无需加以否认,但都只是表面的。

不过,在当代最强有力的思想流派当中,有一个流派致力于如下观念:在一切情形中,自我同一性都是一个个体选择的问题。这个流派,我们前面曾简单地提到过,就是存在主义。它最有力的倡导者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根据萨特的说法,无论对于个体还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都不存在固定的自我同一性标准。他说,根本没有“人性”这样的东西,而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永远是选择的问题。但是,没有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诸多选择,他宣称说。在1940年代晚期的一篇著名文章中,他论证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