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性与感性并行不悖》PRIVATE(5)

理性与感性并行不悖 作者:(日)山崎纳奥可乐


比如,“宪法修正”与“宪法(修正)”的含义显然不同。不加括号的“宪法修正”具有“把宪法修改成正确的”朴素含义,与此相对的“宪法(修正)”是要把“宪法修改成(正确的),然而,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呢?对此我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呢?”这个问题摆在读者面前。虽然“修改正确”的语义得以保留,但是这里的“正确,它原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样,通过“加括号”获得了追溯“更进一步”语义的路径。也就是说,“修正”这个符号,既被肯定又被否定,既被显现又被隐蔽,因而获得了双重化。

“加括号”的动作,展现了这个符号的单一语义,告诉我们“除了这个不恰当的符号以外我们没有能够使用的符号”。或者,也可以这么说,符号是“某事物”的代理表象,既然是代理表象,当然就不是它本身。(这就和“代理人”绝非“本人”是同一个道理。)

符号只是代理表象这个事实,清楚地揭示了一些东西的存在,这种东西除了被符号代表之外,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落脚点。由于“代理人”并非“本人”,这个事实让我们确信“本人”虽不在此处,但一定在某个别处(引自内田树《他者与死者--立足于拉康的列维纳斯》)。

松本

矢野根本就没看明白这些话的意思。

不管两个人是否交往,矢野都不希望松本对自己用敬语。于是,她发了一封邮件给松本,说:“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不用敬语呢?”对方没有动静。矢野只好又发了一封:“你觉得用敬语好的话,那就继续吧。”结果,矢野马上就收到了“那就不用敬语了”的回复。手机也收到了松本发来的信息,还加上了图案和照片。

短信上说:

“我接下来要和两个人一起作曲(搬音乐器材的照片)。”

“你们聚在一起玩音乐,挺好的。而我呢,就玩票当个小酒馆的妈妈桑(新宿黄金街的照片)。”

“聚餐即将正式开始(啤酒的照片)。”

“不错啊(星星图案、星星图案、星星图案)!”

两个人的对话透着一股天真味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