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体与常无》与林老师对话(19)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 作者:林毅夫


●盛柳刚:现实很复杂,我们如何判断理论与现实一致呢?对于竞争性的理论,我们如何判断优劣?比如通货紧缩的例子,您强调投资过度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是主要原因,宋国青老师则认为是债务链条的加速作用。

■林老师:有时候一个经济现象是可以用好几个理论来解释的。这些理论有些是互补性的,两个理论都是正确的,这是经常有的,当然一个理论所强调的“因”的贡献可能会比另外的一个理论所强调的“因”的贡献大一点。有些理论则是竞争性的,所谓竞争性就是这两个理论的推论跟要解释的现象都是一致的。比如,在通货紧缩的理论里面,不论是投资过度导致供大于求,造成物价下降,还是债务链条致使需求下降,导致供大于求,造成物价下降,两者的机制都导致物价下降,但是这两个不见得是互补的理论,因为一个是需求不变,供给增加,造成供给过剩,而另一个是供给不变,需求下降,造成供给过剩。当有竞争性的理论时,怎么办?这里要求理论的每一个推论都要跟所解释的相关现象一致。如果是需求突然下降造成供大于求的话,那么,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应该是负的,因为我们知道,不计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加净出口,如果是债务链条造成的通货紧缩,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会下降,增长速度就会是负的,或是接近于零。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消费需求的下降,也没有看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幅下降,相反,每年有7%—8%的增长。一个好的理论的每一个推论都应该跟我们已经知道的现象一致,这样的理论才是比较好的理论,这是因为:第一,理论是信息节约的工具,一个理论应该用越少的假设解释越多的现象。第二,一个理论所提出的“因”是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这个理论的所有推论跟与这个现象相关的现象都应该是一致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