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笑果”好极了(1)

幽默与人际关系 作者:千高原


很多时候,我们托人办事或者求人谅解,对方总是不松口。这个时候,也许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笑其实表示对方对你的心理上的认可。笑过之后,还有什么不能沟通与谅解的呢?

笑是一株能结出丰盛果实的树,笑过之后的效果好极了。也许有人会问:哪些话容易形成幽默,给人带来笑声呢?

幽默的最简单的表现方法就是令人惊奇的发笑。康德所讲的“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正是来自幽默的结构常常能造成使人出乎意外的奇因异果。例如,爸爸对儿子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忽然有一个苹果掉下,落在他的头上,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终于成为一个科学家!”“可是,爸爸,”儿子从书堆中站了起来,“如果牛顿也像我们这样整天放学了还坐在家里埋头看书,会有苹果掉在他头上吗?”本来爸爸是讲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但儿子却冷不丁冒出一句含有不应该埋头读书的结论,真是出乎意外,超出常理。儿子的话在逻辑上是不合常理的,但这样的话新奇怪异,使人大大出乎意料,所以能引来别人的笑。相信故事中的爸爸在笑过之后,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会有所反思。

幽默就是要能想人之未想,才能出奇致笑。有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是智者,第二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是傻瓜。”这句话似乎有点偏激,但新奇、异常的确是幽默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用幽默的核心是应该有赢得使人赞叹不已的巧思妙想,从而产生令人欣赏的欢笑。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可以是客观事实上的巧合,但更多的是主观构思上的巧妙。巧是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没有联系就谈不上巧。如果能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面发现或建立某种联系,并顺乎一定的情理,就不能不令人赏心悦目。

比如说,老师:“小明,你们在班上用得最多的三个字是什么?”小明:“不知道。”老师:“回答得完全正确。”这是一则很值得回味的致笑力很强的幽默小品。你可以笑老师的糊涂:小明说不知道,这是他在告诉老师不知道老师的问题,老师为何还说他正确?你也可以这样理解自己发笑的原因:小明回答得歪打正着,他的“不知道”正巧合了答案“不知道”,老师则将错就错、移错为对,倒是一种挺幽默挺机智的裁定方式。你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之所以发笑,因为我此时此刻从“不知道”这一个语形上双关到小明的不知道与“不知道”那三个字这么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情景,即由双关心理而发笑。其实,怎么发笑都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个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巧”的构成,本身就令人赏心悦目,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分析,有多种取向。当然,这里有一个层次深浅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