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欢喜》积极的沉默(4)

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之一:欢喜 作者:吴伯凡


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孝”,也就是服从力。培养一个人的服从力就是培养他的“孝”。关于 “孝”,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孺子可教”。故事的主角是张良,他年轻的时候经过一座桥,有一位老人坐在桥上,看着张良走过来,故意把鞋子扔下桥去,然后对他喊:“年轻人,你给我把鞋子找回来。”张良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他故意扔掉鞋让我来捡?”但是张良看老人这么大岁数了,抱着尊老爱幼之心,就帮他把鞋找回来了。这个老人还对张良说:“你给我穿上。”张良心里犯了一下嘀咕,但还是给老人穿上了。穿上之后,老人又把鞋蹬掉了,再次让张良捡起来,这样反复折腾了张良好几次。张良心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忍着没有发作,还是和颜悦色的。后来,这个老人对张良说:“三天以后的清晨,你到这儿来,我有一本书交给你。”三天之后,张良来了,看见老人已经坐在那里了。老人说:“你这个年轻人,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让我来等你,显然你是心意不诚,三天以后你再来。”张良第二次来的时候起得更早,赶过来之后,发现老人又坐在那儿了。老人说了同样的话,让他三天以后再过来。又过了三天,张良天一擦黑就到那儿等了,他心想这下老人不可能比我更早来了吧。老人终于来了,他就对张良说了一句“孺子可教”,然后把一本兵书交给了张良。这个老人叫黄石公,据说张良所有的谋略都是看了这本书以后得来的。

据说《黄石兵法》现在还有,不过它对现代人的效果跟对张良的效果肯定相差很远。简单地说,就是现代人的服从力不够,张良的服从力太强了,他很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能够无条件地接受当下的境况,不打任何折扣甚至是超额完成目标,这就是服从力。如果一个人练过服从力的“童子功”,长大以后就可以忍别人所不忍,能别人所不能。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创新”这个词,说一个人要懂得独立思考,要质疑、要挑战,总之就是别那么轻易地服从。这就是所谓民主氛围下的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状态其实是服从力的低下。当然,服从力不是低三下四。基于倾听的服从力是一种积极的沉默,它表现为被动的超常主动性。许多在第一时间反应的人成不了大事,就是因为他的反应只是细节的、随机的、自然的、机械的,而不是整体的、全局的,最后他只能是略有小成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