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墨者墨》了解一点陈衡哲

近墨者墨 作者:吴鸿


了解一点陈衡哲

说到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知道,谁是最早的创作者。

无疑最早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孙毓修,他在一九 九年就开始引用“童话”一词,并出版《童话》专集,专为七八岁儿童所编,内容大多是编译西方童话与中国的民间故事。

叶圣陶是较早写童话的作家,鲁迅说他“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叶公一九三二年初版的《稻草人》,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集。

《文史杂志》二 一 年一篇题为《五四时期成名最早的女作家陈衡哲》说,陈衡哲“是新文学初期写小说和散文的一位女作家”,也是“新诗坛的第一位女诗人”。而她发表在一九二 年九月一日《新青年》第八卷一期的《小雨点》,应是中国白话文最早的童话之一。

陈衡哲(笔名莎菲,她在美国留学的英文名叫陈莎菲Sophia Chen)一生中在中国有很多个最早与第一名,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处处领先,她在一九一四年,是中国政府选拔的第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女生之一。一九二 年学成归国后,被当时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聘用,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

她是胡适的好朋友,在胡适致力于提倡和推广白话文学时,她站在胡适的一边,是胡适坚定的支持者,胡适称她为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一个同志”,现在看来,她自然也就是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了。她在一九一七年第一期《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的《一日》,就是用白话文写成的描写美国一所女子大学生活的短篇小说。当时鲁迅的《狂人日记》尚未发表,以小说而言,胡适说“《一日》便是新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

上面提到的《小雨点》,胡适在序中说:“《小雨点》也是《新青年》时期最早的创作的一篇。”

也有人说《小雨点》是中国第一篇童话,从白话文童话而言,我认为很难说是第一篇,因为如孙毓修的《无猫国》《大拇指》和茅盾的《寻快乐》《书呆子》都要早于《小雨点》的发表。但如果从内容来看,孙毓修和茅盾的作品说不上是原创,而是改编自外国童话与民间故事,从原创上讲陈衡哲是领先了。如果从“五四”新文学之始的童话创作来说,她应当之无愧。

《小雨点》《运河与扬子江》《西风》被后人誉为童话作品,它们都适合研究者们说的“带有童话色彩”,我想当初陈衡哲创作时就想写童话那倒未必。陈衡哲说:“我每作一篇小说,必是由于内心的被扰。那时我的心中,好像有无数不能自己表现的人物,在那里硬迫软求的,要我替他们说话。他们或是小孩子,或是已死的人,或是程度甚低的苦人,或是我们所目为没有智识的万物,或是蕴苦含痛而不肯自己说话的人。他们的种类虽多,性质虽杂,但他们的喜怒哀乐却都是十分诚恳的。他们求我,迫我,搅扰我,使我寢食不安,必待我把他们的志意情感,一一表达出来之后,才能让我恢复自由。他们是我作小说的唯一动机。”所谓《小雨点》是童话之说,不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是“人类情感的共同与至诚”也。

《小雨点》中的十篇小说是陈衡哲从她十年来创作中选出的,她的创作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尽管她的小说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没有得到今人足够的重视(《一日》的确也不能与《狂人日记》同日而语)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人们并没有忘记她对新文学革命的贡献,《小雨点》至今仍是小朋友喜欢的“科普童话”。

二零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