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火》49

海火 作者:徐小斌


唐放的大眼睛里忽然流露出恐惧的神色。

“我哥哥也听到过这种声音,”我说,“过去他也以为是什么海妖的歌声,现在他搞明白了,那不过是海豚和其他一些海生物发出的声音。知道吗?海豚有很发达的声带呢。”

小雪笑了一下,笑得有些阴险。

“那么传说中的海火,是真的吗?”唐放系好衬衫的扣子,不像刚才那样张牙舞爪了。

小雪点点头:“是真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去海边转转,好吗?”

“唐老师,您来校这么久了,难道就没听说过七八届经济系春游银石滩的故事?要我给您讲讲吗?”小雪阴险的微笑里透出一股娇媚,唐放倒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小雪的侧前方有一面镜子,难怪她谈话的时候常常走神儿。她大概极注意自己的形象,走在路上,就是一面玻璃窗,一摊水,凡是能照见影子的她都不放过。遇见镜子她就兴奋,这点是我后来慢慢了解到的。

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个关于海火的传说。可奇怪的是,我们认识的当地人中,并没有一个曾经见过海火。

期末考试我考得很好。大学的头两年还是很认真的,因此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我自己也沾沾自喜。那年暑假似乎特别热,班上除了袁敏都回家了,袁敏说她要利用假期时间对银石滩作“经济考察”。

回到北京,第一个感觉是亲切,然后又是陌生。坐103路无轨电车在动物园下车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动物园站过去是极拥挤的,是若干汽电车会集之处,现在却忽然架起一座天桥。双侧马路栏杆到底,井然有序。最惹人注目的,是原西郊商场的牌楼旁边,竖起了一块“摊贩市场”的牌子,看着很新鲜。那牌子下面不断吞吐着人流,挤进去一看,竟是长长的一条街,一直通向19路车站。两侧热热闹闹地搭起红白蓝三色的棚子,五彩缤纷的衣裳旗帜似的招展,光是那小贩的叫卖声便惹得人发笑:“瞧一瞧,看一看哪,裤衩儿一块五一对儿,来晚了就没了,您花钱买布还得花工夫做哪这年头儿大伙儿都忙哪儿那么些时间您少吃十根雪糕就全有啦两口子一人一条一大一小还不打架……”那小伙子的嘴巴像说绕口令似的,旁边那个挺清秀的姑娘越笑,他的嘴头儿就越利索。北京的年轻姑娘们几乎都烫了发,发式也由小花改成了大卷儿。时髦些的,还化了妆,戴了太阳镜,太阳镜上角一律都贴了“香港产”的商标(据说有些是假的)。一个很漂亮的妞儿顽强地伸着胳膊想让哥哥试试她的太阳镜,哥哥则更顽强地摇头表示没钱,她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庞然大物走到冷饮摊,然后漫不经心地掏出一大把钞票,买了一罐冰牛奶。我也买了一罐边喝边瞟着她,小妞愤愤然地向我投来仇视的目光。

家里却仍然是老样子,只多了一个洗衣机,很小,是最便宜的那一种。爸爸妈妈都在家,早就预备好了饭菜,摆在那儿都凉了。一年不见,妈妈略有些发胖,下面穿的那条咖啡点子的绸裙显得紧绷绷的。据说她年轻时很漂亮,这一点,她的老朋友们都能作证。可她的照片却没给我这个印象。她当学生时的照片梳着那时流行的“童化头”,厚重的额发下面露出一双细长的眼睛。大约是那时照相术的关系,这些黑白过于分明的照片使人想起月光下那些分光不均的平面,缺乏立体感。只有嘴巴是生动的。妈妈的嘴非常美,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评论就是很“性感”。可惜这点她永远意识不到,也永远不会有人告诉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